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柿花村

柿花村介绍
柿花村位于麻江县城东北部,距县城和乡政府驻地均仅2公里。总面积4.47平方千米,有6个村民组、758户、3107人,党员56名,女党员13名,外出流动党员5名,团员12名,后备干部5名。是贵州省“三新”(新农村、新农家、新农民)建设试点村,也是麻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我村狠抓党支部先进性建设,使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积极抢抓“三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的机遇,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加强村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我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条主线,针对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党提出新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抓好村党支部先进性建设。一是以“五个好”村支部为目标,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村支“两委”会、党小组会和组织党员上党课。强化支部班子、村委班子和党员的学习培训。在学习培训内容上,一方面经常组织村支两委成员和党员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村组干、党员及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学习制度,使村里重大事项都能及时尽快得到研讨解决,使村支两委成员、党员、组干的思想素质、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转变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增进班子之间相互团结、了解和信任。团结出效率、团结出战斗力是我村党支部多年来的法宝。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坚持一切按制度办事。村两委相继制定完善了《村两委工作制度》、《村干轮流值班制度》、《村工作议事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规范工作,转变作风,提高工作办事效率,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遇事有商量、困难一起上”支书、主任、文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补台,敢于坚持原则,意见不统一时,能够顾全大局、求同存异。正是这些优点使得我村两委虽然是全乡平均年龄最大的村班子,但也是我们碧波乡最团结、工作最积极、成绩最显著的村班子。2006年被命名为“五个好”村级党组织。三是提高收支透明度,切实做好村务、账务两公开。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村财务收支问题定期进行公开,实行一个月公布一次。大额资金的使用集体讨论、集体决定。通过定期公开收支项目,提高了集体经济使用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加强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夯实党的发展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我村党支部积极转变党员发展观念,注重新党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即:“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有技术、懂经济、会管理、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增强了支部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五是积极搞好村室建设,夯实了村级组织基础。我村两委一班人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铺装了地板砖,添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使我村村委会办公条件成了目前麻江村级办公条件最好的村委会。通过加强村党支部先进性建设,使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新的提高,村党支部谋出路、促发展的思想和热情空前高涨。经过多次商讨后,根据我村的具体实际,确立了“1123”经济发展思路。即以该村7个项目经理为依托,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技术劳动力从事以建筑业为主体的外出务工;种植红蒜1000亩;种植锌硒优质米2000亩;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村外出务工人员目前已达1000余人,务工收入800余万元;种植红蒜500余亩,收入60余万元;种植锌硒优质米1800余亩,收入150余万元;年出栏商品猪3000余头,养殖业收入已达240余万元。以外出务工、红蒜、锌硒优质米、养猪为主的四大产业基本形成。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850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
   二、抓好一户一技能培训,党员群众带头争当新时期新农民的致富模范
   我村通过开展“三新”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一户一技能”培训,群众的思想意识、发展观念、科技知识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大家围绕村党支部提出的“1123”经济发展思路,纷纷跃跃欲试,付诸如实践。其中党员及村组干成为了示范带头发展经济的模范。如:党员李发亮经过几年的奋斗,成了一名年出栏商品猪百余头,为村民们提供优质三元杂交仔猪七、八十头左右的养猪大户。黎炳芝是2004年刚入党的一名女党员,她开办的“菊林渔庄”“农家乐”每天都门庭若市,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但她仍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响应支部的号召,利用“农家乐”的剩菜剩饭养猪,年出栏商品猪都在五、六十头以上,仔猪百余头以上。中堡组的唐继州户是一个有4口人吃饭的农户,2003年柿花农业综合项目实施后,仅有的一份责任地也被征用了,成了一份田土都没有的失地农民。在村支部、村委会的帮助支持下,他开办了一家酿酒小作坊,并利用酒糟养猪,实施酒、猪、沼综合利用开发,年酿酒纯收入1.8万元左右,年出栏商品猪30头左右,收入2.4万余元,年人均纯收入5200余元。在他们的带动下,现我村养猪3头以上的已发展到228户,占总户数的30%左右,8头以上的大户已发展到30余户,年出售5头以上商品肥猪的180多户,全村年出栏商品猪已超过3000头,收入240多万元。党员带头了,成效显现了,广大群众也就积极参与进来了,全村真正形成了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谋发展、共致富的可喜局面,现全村共有党员科技示范户23户,有党员示范基地7个,拔尖乡土人才20余人,各种专业实用技术人员100多人,80%左右的农户都基本掌握了1-2门种养殖实用技术,计生是模范、致富是能手、民主是主人、文明是典型、健康是标兵的新农民创建工作已成为柿花人的共识,村支部提出的“1123”经济发展思路已基本实现。
   三、群众参与积极加快推动全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支部还把村务公开、村庄整治、乡风文明等工作作为村里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同时,村支部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农民文化家园平台和党员服务区“八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大对群众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讲科学、讲文明、讲和谐、求团结、谋发展、共致富的良好社会风气在柿花基本形成。如今的柿花,欢快悦耳的歌声和腰鼓声多了,搓麻将、打牌和邻里间吵嘴斗殴的声音少了,三年多来,全村无一例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民事纠纷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在此基础上,村支部、村委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村容寨貌整治纳入村支两委的重要工作日程,通过深入发动,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大家纷纷集资并投工投劳,硬化村寨道路,修建沼气池,垃圾池,实施改厕、改圈、改灶。目前,全村已完成寨内道路硬化及房前屋后硬化6340米,支路840米,房前屋后排水沟渠2000米,种植绿化苗木1000株,新建沼气池580口,“一池三改”352口。全村砖房已发展到560栋,电话606部,手机360部,农用车30辆,摩托车110辆,76%的农户已饮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十星级”文明户已达110户。同时,环境卫生也有了很大改观,无论你什么时候来到柿花,也无论你到柿花的哪个寨子都干干净净。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柿花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柿花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柿花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