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南坑村

南坑村介绍
南坑村委会是鼎湖区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距离321国道25公里,毗邻高要市水南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4人,共227户。
    2005年“十百千万”省纪委驻村帮扶以来,南坑村基本解决了“行路难”“用电难”“看病难”“通讯难”“办公场所难”等老大难问题,村级集体收入达到4.6万元,创建了1条生态文明村,1个省级卫生村。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种肉桂、沙糖桔、养殖、百日鹅、土鸡等长短结合的发展模式。
南坑村委会位于凤凰镇西北,距凤凰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东面与田心村民委员会接壤,南面是北岭林场,西面与高要市水南镇相邻,北与田心村委黄龙坑村相邻。村委会设址南坑中心村,辖南坑一队、南坑二队、南坑三队、南坑四队、南坑五队、南学、南辽、桥头、戴屋、李屋、庙坑、地塘头、九牙迳、坳头一队、坳头二队15条自然村,面积15.30平方公里。2011年,住户262户,户籍人口 1079人。县(区)道413线村中经过,并连接321国道。村民使用客家方言。
村委水稻面积 375亩,山地面积16800亩,经济作物面积400亩。山地主要种植肉桂、油茶、松、杉、混交林。经济作物有沙糖桔、木薯、蔬菜等。南坑村委是区内最大的茶油产地,约有2000亩;也是区内较大的肉桂产区,种植面积5000亩。肉桂、油茶产品销售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村民家家户户有养殖“百日鹅”的习惯,年总饲养量1.3万只,是凤凰镇“百日鹅”养殖最多的山村。外出经营“百日鹅”饮食业共10多家。2011年,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300元。
南坑一队有蔡、许姓;南坑二队有杜、蔡、罗姓;南坑三队有杜姓;南坑四队有蔡、邓姓;南坑五队有杜、甘姓;南学有余姓;南辽有陈姓;桥头有蔡、罗姓;戴屋有戴、潘、蔡姓;李屋有李、戴姓;庙坑有王姓;地塘头有陈、蔡姓;九牙迳有莫、冯姓;坳头一队有甘、廖姓;坳头二队有甘、罗、廖姓。村民以蔡姓为主,其次是杜、甘姓。蔡氏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从惠州紫金迁来南坑村,始祖元振公。在南一村建有元振蔡公祠,建于清朝,道光壬寅年重修,2004年再次重修。祠内存进士牌匾、清代壁画。坐落村委有名墓“壁上挂灯”,名山有“仙人骑鹤”。坊间有“九坑大王爷”传说。九坑大王爷“功德会”一年一祈福,三年一打醮,十年一功德,每十年一大庆。自然村有三百年树龄的丝瓜树5棵,百年竹柏树30棵、枫树1棵。
建国初有南坑小学,70年代与田心合办南田小学(设址南坑村)。2003年,南田小学撤并到白石坑小学。建国后至2011年村委大学毕业生48人。山区村庄分散,饮的是天然山水,环境污染甚少。2011年,村委会卫生站 1所,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 1079人,参保率100%,80~89岁老人26人,90~99岁老人2人。
80年代,村委会家家用上自来水(引用山坑水)。1995年用上电话,2011年村民电话户数40户,电视户数150户。拥有汽车15辆。2005年,省纪委十百千万工作队挂靠南坑村,帮助村委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支持南坑中心村投入100多万元,建设硬底化道路、篮球场、文化室和公园,购置健身器材等。省纪委牵头并协调省交通厅、省电网公司等部门,投入超千万元,解决村民“行路难、用电难、看病难、办公难”四大难题。完成白石坑连接南坑、南坑连接高要水南的硬底化道路建设。2006年,区委、区政府投资50多万元建成村委办公大楼。2008年获市委市政府授予“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省纪委与田心等挂点单位合资共100多万元在凤凰大道旁建厂房出租,每年拨给村委4万元以作办公之用。一系列举措,使山乡面貌从此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一个老党员说:“南坑村是第二次解放”。 2011年,村委会精神文明宣传窗口(栏目)6个,不定期出版。村委建有篮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农家书屋1间、文化室1间。
2008年,南一村创建卫生村,投入70多万元,改造村庄排污设施,建设巷道硬底化,牲畜圈养,做到人畜分离。12月,南一村获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 “广东省卫生村”称号。2008年,村委修建硬底化道路2条,总长7公里。
2007年获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授予共青团固本强基工程“农村示范团支部”称号;2009年获市委市政府授予 “无政策外出生村”称号;2010年获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南坑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南坑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南坑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