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营沟村

营沟村介绍

营沟村座落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山清水秀,空气好,物产丰富,营沟村位于终南山下4公里处,南邻杨庄村,北靠侯官寨村,东邻高山庙、佛沟村,西与上堡子村接壤。村东甘河水潺潺,村西南沟河水长流,过去被称为杨庄地区“白菜心”。20世纪50年代中期,145户,700余人。2012年,有6个村民小组,430户,1734人。耕地1490亩。姓氏有薛、杜、刘、王、李、田、尤、朱等。
历史上,由于山洪、雨水的冲刷,从杨庄街道办扯袍峪,经汪庄、付家塬村、杨庄村、营沟村、侯官寨村东,形成一条弯曲不整、深浅不齐的壕沟。在壕沟的营沟村段,相传在古代,有两支军队隔沟对垒、扎营下寨,沟东军队取营沟村与高山庙村、佛沟村之间的甘河水,沟西的军队取营沟村与上堡子村之间的南沟河水。故把这一段壕沟称为营沟。依据是在营沟村东北,现通往佛沟村路北侧,有一处称为沙塔,发现过矛、戟头等军队驻扎的遗留物,在沙圪塔有埋葬战死军士的墓群,盗墓人遗留下的遗留物中,有铠甲片、护心镜、宝剑等。“文化大革命”时曾更名红卫村,后仍沿用旧名营沟村。
据辈辈相传,在清咸丰二年(1852),有一户薛姓人家,从山西大槐树下流落到长安区丰镐一带,因无法定居又流落到营沟,凿窑穴居。当时是弟兄四人,后经各自繁衍,形成长门、二门、三门、四门的分支。至今薛姓仍为村中大姓,五组全部姓薛,号称薛家队。四组、二组、六组也都有为数不少的薛姓。现薛家长门、四门都已后继无人,二门大部分搬到武功县生活,本村仅有几户。本村绝大部分薛姓人家,都是三门的后代。薛姓以后又搬来尤姓、田姓,这三姓取营沟为村名,后又相继搬来杜、王、刘、孙、李等姓。故至今薛、田、尤、杜姓都是大姓。
在旧社会,营沟村隶属侯官寨乡管辖,为一个保,保下有甲。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杨庄公社管辖,下设5个生产队。改革开放后,设6个村民小组。
五组、四组、三组、二组的部分村民及六组部分村民原居住在营沟的东西两侧,一组全部及二组的绝大部分,三组的极少部分居沟东岸。改革开放后,陆续有人重建新房。2005年后,三组大部分群众又逐渐移居到离村东边约300米处建房而居,六组、二组在北沟居住的村民陆续移居村里及岸上建房。2011—2012年,五组和四组从沟下搬迁到沟西岸上平地建房,三组、二组的沟居人家迁到沟东岸上平地建房。整个营沟村成为东(三组、二组、一组)西(四组、五组)分明隔沟而居的自然村,原来居住的壕沟现变成南北长约600米、宽约50米的平整地,村民种菜种粮,种树、养鱼。
1963年社教运动以前,交通极为不便,从沟西到沟东,只有四条羊肠小路。1964年社教期间,对村内道路进行修建,扩充了杜家坡、李家坡,在中间修了一座较大的石头桥,人称大桥,称李家坡为社教坡,成为营沟村的主要交通路线。2001年大搬迁后,取四组南塬之土,从四组到三组之内,垫起一条大道,后又复修为一条水泥路,东通村里,西通引库公路。又在村东修了一条水泥路,南到高庄村水泥路,北到北侯官寨以东,从五组到引库路,从三组到环山路各修了一条水泥路,各街道、巷都修了水泥路。
改革开放前,村民均为纯农业农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从业性质,一部分人从事豆腐业、养猪、木工、焊工、商业、装修、餐饮业、建筑业等,而绝大多数人农闲时长期在外打工,包揽工程挣钱。
20世纪50年代,教育落后,文盲数多,学校借住古庙及私人闲置屋,14岁才上小学一年级的现象极普遍。社教后,营沟、杨庄合办一所联合小学,校址在现小学处。1997年五组在广东省公安系统担任要职的薛随喜,联络当地富户,集资20余万元,给营沟村修建教学楼24间、办公楼8间,大大改变了本村的教育教学情况。恢复高考制度后至今,全村约百余名大学生,受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已经普及,村内基本无文盲。现在村中最高学历是博士后(三组李军)。儿童入托入学率100%。
营沟村与周边地点:营沟村五组,杨庄街道,高家庄,杨庄村,兴龙路,林业路,国土路,上堡子村,惠宾路,园林路,杨庄水库,农乐路
农产品:小麦、玉米、油菜、大豆。
姓氏主要有:薛、杜、田、王、尤,闫、李等
村里单位:营沟村村委会,营沟村快递站,营沟村活动室,营沟村超市
营沟村及周边其他地点或单位:营沟村卫生室,杨庄小学,秦岭猪场,西安市长安区开心果种养殖场,西安福盈大药房第一分公司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营沟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营沟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营沟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