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30 18:10:09]
阳高村
阳高村
阳高村 平顺淳化寺位于平顺县城东北50千米的阳高乡阳高村中。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龙门禅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因寺院倾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改今名。后历代均有增建与修葺。寺坐北向南,原为两进院,占地700平方米,现仅存中殿一座。
 

 
        仅存的中殿广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明间前后辟门,用作过殿。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批竹式,耍头同昂形。殿内梁架结构简洁规整,用材较大,为彻上露明造。屋顶琉兽、简板布瓦装饰,色调形成显明对比。四翼起翘,飞檐凌空,宋式风格显著。殿左侧方丈院内竖立石幢两座。高约3米。须弥式圆形基座,四周浮刻仰覆莲花瓣,图案清晰,刻工精细。幢身为八面八角形,第一层阴刻楷书“尊胜陀罗尼经”、“金刚若波密经”,由禅院住持僧道贞书,字迹清晰可辩。第二层幢身为六角形,各面拱形佛龛内雕刻造像,姿态自若,神情娴静。幢项六坡水式,圆形宝珠项。幢刻制于北宋开宝三年(970),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淳化寺中殿面阔三间,纤巧玲珑


 柱头四铺作足材斗栱单下昂,令栱上施替木


昂下隐刻假华头子,昂断面呈琴面式


戗脊上没有走兽,仅老角梁和仔角梁有套兽

阑额不出头,普柏枋、撩檐槫皆出头,生头木短狭

 
        飞檐凌空。阴刻泥道重栱,令栱成把臂厢栱。《营造法式》中每一组斗拱称一朵,在柱上的叫柱头铺作,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叫补间铺作。每朵最下部有一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称栌斗。栌斗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向的称泥道拱。


四翼起翘,金代上承宋风,宋代风格明显


 正脊脊饰

 
        正脊正吻  正吻,也称'吻''大吻',是明清建筑屋顶的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为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而在当时的南方有些地区则将之称为'鳞尾',与大吻的做法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尾部卷曲时不并拢,或在边缘有许多花纹等。吻最早出现于汉代,如,汉代的石厥,明器上面就有'吻'的形象,不过其形象与现今所能看到的明清时期的吻有很大的区别,汉代的'吻',大多是用瓦当堆砌的翘起的形状,尊贵的建筑中则多用凤凰,朱雀,或者孔雀等。由汉代至清代,'吻'有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并且在工艺上也是越来越精美生动。


瓦当滴水,飞椽下圆上方


 
        枋间蜀柱、散斗  '蜀柱'也就是'瓜柱'。'蜀柱'是宋式建筑中对瓜柱的称呼。
 

南面两稍间置直棂窗


淳化寺北立面


后壁墙嵌重修碑


后檐柱头铺作

 北面板门,有门簪、雀替。门前置踏跺三级


 隐刻华头子,下昂平伸入内

 转角铺作仰视

 室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大梁两端直接搭在柱头斗栱上

 
        平槫垂直施卷云驼峰,上置隔架栱,至平梁瓜柱。殿内梁架结构简洁规整,用材较大。六椽栿直接伸入两侧柱头斗栱。


卷云驼峰


六椽栿至墙边处另加立柱,大概是后世增添


平梁下瓜柱伸至六椽栿,对接两侧劄牵,省去四椽栿


斗栱内部,单栱足材偷心,压跳置于栿下

平梁上叉手蜀柱

蜀柱头隔架栱




















阳高村
阳高村
阳高村
阳高村
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