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3 22:37:14]
西社村
西社村 在平顺县北社乡西社村,有一处建于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民宅——曹家宅院。其院落设计独特,布局严谨,传统的石雕、砖雕、木雕细致精美,与欧式风格的大门搭配和谐,令人叫绝。 


出平顺县城向西北,沿山路蜿蜒盘旋20余公里,就来到北社乡西社村。曹家宅院位于村中央。大门是一处别样的中西式结合门楼。有“平为福”字样和“民国十八年”落款的石匾上方,是中西结合的三层砖雕门楼装饰,其外围通廊三角形和圆拱结合的格式,具有西洋建筑中几何线条造型艺术装饰之美。有趣味的是,大门两侧的砖雕八字墙,又左右雕造精美的“福”、“寿”字,使这个门楼在浓郁的儒家传统文化气息中,洋溢出独特的“西洋”风情。 


这处宅子坐北朝南,由两个院落组成,占地约500平方米。 

第一个院落为四合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正房,两侧分布东、西厢房,为二层棚楼式建筑。正房为3孔窑洞,建在0.5米高的石质台基上,正中窑洞上部嵌石匾,题“自省堂”。窑脸部最上端均饰以砖雕斗拱。整个院落里,门楼、门罩、花窗、影壁、柱础等位置,均装饰有花卉清供、神兽人物、文字书法等砖雕、石雕和木雕,精美异常。 

靠西的另一处院落是民国二十一年曹家修建的。 该院落的一进院落布局,与前一处院子相似,两侧建有东、西厢房,正房为3孔窑洞,同样建于石质台基之上,院落各处,也遍布各种逼真生动的砖雕、石雕。所不同者,中间窑前墙嵌砖雕匾额题“慎修身”,东西窑分别题着“树德”“务本”。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曹家当年盛极一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院子里还养着戏班,有60多个演职人员。后来曹家没落后,戏班也就解散了”。虽然家大业大,但曹家一点也不霸气,特别宽厚仁慈,从其院子中匾额即可看出,其骨子里仍是耕读传家、修身养性、内省自敛的传统美德。 


曹家民宅在当地独具一格,它的主人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吧? 

据村中曹文孝老人讲,清末民初,曹致远早年丧母,因无法忍受继母的虐待,他便和村里几个同样苦出身的小伙伴来到京城,推车卖白菜,挑担卖柿饼,扛着烤箱卖白薯,在饭店里扫地倒脏水,过着居无定所,食无定点的生活。后来,曹致远落脚到满族人开的一家名为“聚兴斋”的鼻烟铺当了小伙计。这家铺子,是当时京城惟一的鼻烟铺。 

由于曹致远精明能干,人又诚实厚道,深得东家赏识,经常带他到厂房督促鼻烟的加工制作,还多次带他到山东和缅甸等地采购制作鼻烟的原料。一来二去,曹致远熟悉了鼻烟的整个加工制作流程。后来京城发生抵制日货运动,“聚兴斋”被烧得片瓦无存,在烟铺当了十三年伙计的曹致远也无事可做了。 

此时的曹致远已经积累了一些资金,并通晓了鼻烟的制作工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从山东采购回第一批原料,在京城一个胡同租下了五间房子,数月之后,曹家“公利和鼻烟庄”问世了。为照顾不同消费的需求,曹致远根据烟的好坏分为十等,售价也不同。他生产的鼻烟韵味幽深,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除畅销京城内外,还通过骡马驮运销往西藏、内蒙古及俄罗斯等地。 

发达后的曹家在京城大量购置房产,在老家平顺西社村也大量购买土地和家产,并修建宅院。到1928年,曹家在京城拥有房产120余间,养有骡马300余匹。后由于战乱,鼻烟生意随之萧条。实行土改后,其家田产和房产被全部没收。
西社村
西社村
西社村
西社村
西社村
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