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槐花村

槐花村介绍
槐花村在衡祁古道上,曾经有一座单曲石拱桥,桥口周围芭茅丛生。“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唐代诗人司空曙由此便得佳句,这个地方也因此称谓茅洞桥。茅洞桥这个地方出特产。茅洞桥的鸡叫土鸡,茅洞桥的鱼叫山塘鱼,原汁原味,城里人特别爱吃。茅洞桥的烧饼香酥可口,茅洞桥的豆腐更是远近闻名的了。茅洞桥豆腐出奇的鲜,出奇的嫩,出奇的香,清淡而不失高雅。茅洞桥人办酒席或招待客人,主人总是忘不了弄一碗香喷喷的豆腐来。若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作几筛像模像样的豆腐,节前吃到节后,年尾吃到年头。至于平常日子,就有那些挑着豆腐卖的人走村串户的吆喝“卖豆腐啰!”大家听到吆喝声,都围拢过来买些豆腐,你两斤,我三斤。有用现钱买的,也有拿山黄豆来换的。一担豆腐挑出去不到两里路就卖完了。在茅洞桥,懂得做豆腐的人很多,但要做好豆腐并非易事,所以说:“做豆腐熬糖,充不得老行。”茅洞桥人做豆腐,一直沿袭传统的制作工艺,很有讲究。首先是选豆,拿自家山上种的山黄豆,去除杂质,精选上好的豆子作原料。用石磨将豆子瞌开成一粒两瓣,称作撒豆。撒豆要有技巧,将石磨的中心轴用木片垫到恰当的高度,豆瓣就不会碎。把撒好的豆放在簸箕里,用手不停的颠动簸箕,豆瓣和豆壳自然就会分道扬镳了。豆瓣留在簸箕里,豆壳溜到了地上,这就是去壳。把去好壳的豆瓣盛在盆子里,用清泉水浸泡约四个小时,便是浸豆。再将浸好的豆瓣用饭瓢一小瓢一小瓢的喂到石磨里去磨,磨得越细越好,叫作磨豆浆。接着就要汆浆,即把磨好的豆浆倒入铁锅里,加水加温充分汆透。汆好了豆浆得马上榨浆,在王桶(直径1米左右的大木桶)上架上“H”形的木架,用经纬很密的棉纱布袋装着豆浆放在木架上,用手一边摇晃一边搓揉,直至把豆浆全部榨出来。豆浆榨完了,又重新回到铁锅里烧浆。这时得特别注意火候,太烧过了就会烧成黑糊糊。边烧浆的时候,得一边将事先煨熟的石膏捣成粉末,按一定的比例把石膏粉末放入王桶里与小部分预留下来的生豆浆和匀。把握石膏粉末的比例可是一个关键,少了,制不成豆腐;多了,豆腐就不鲜嫩。熟练的茅洞桥人用调羹作量具,却能准确无误的把握好石膏的用量。豆浆一烧开,就立即倒入和好石膏粉末的王桶里,再盖上盖子。捂八、十分钟的样子,用竹筷往王桶里一插,竹筷若是斜倒着,还得继续捂几分钟。竹筷若是直立且不粘豆浆,豆腐的雏形就形成了。这种雏形的豆腐叫做豆腐脑,洁白如雪,鲜嫩欲流。你若是遇上人家刚制成豆腐脑,算是你有口福了。热情好客的茅洞桥人会用大碗挖一碗豆腐脑请你品尝。你会觉得这豆腐脑鲜嫩无比,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将豆腐脑舀进豆腐箱子里,用包袱折叠包好,盖上豆腐箱盖板,压上石块,慢慢将豆腐脑的水分榨出来,这就是榨豆腐。榨豆腐还有诀窍呢,如果榨得太干或太湿,都会影响豆腐的质量。榨出来的豆腐叫水豆腐,软如棉,白如玉。茅洞桥水豆腐可是出了名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茅洞桥附近的白面村,吃上这水豆腐汆菠菜,爽口至极,便赐名“清水白玉板,红嘴绿恩鸽”。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槐花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槐花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槐花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