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土门垭村

土门垭村介绍
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土门垭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两水镇土门垭村坐落在武都城区以西20公里的白龙江南岸的半山凹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1200-1700米,年降雨量260mm左右,属典型半山干旱地区,生态脆弱,条件艰苦。全村2个村民小组,115户450人,占地面积1117亩,60岁以上老人52人,少年儿童入学率百之百,人均耕地0.6亩。有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1人。属“5?12”地震重灾村之一,因灾损失巨大,全村115户全部受灾,经济损失达460万元。有80户140人享受农村低保,有五保户2名。群众收入主要来源是劳务、花椒、油橄榄。目前,全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6岁以下儿童入园难。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其中花椒栽植150亩,2011年花椒产量6000斤,产值18万元,油橄榄产值16万元,劳务输转150人次,收入125万元,惠农政策收入30万元,商业门店4户,利润收入4万元,运输业2户,收入4万元)。
二、村级班子人员构成情况
村党支部书记:陈苏朝,男,汉族,大专文化程度,1967年2月出生,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村委会主任:陈柱朝,男,汉族,小学文化程度,1968年7月出生,200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12月担任村委会主任;
村委会副主任:陈老六,男,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64年8月出生,1996年12月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兼文书。
三、灾后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情况
“5?12”地震发生后,在国家、省、市的关怀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全力帮扶下,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新建包括会议室、农家书屋的村级组织活动室5间100平方米,并安装了党员远程教育系统,配备了办公桌椅、各类图书3000册;拓宽硬化村内主街道2条2300米,支巷道20多条4000多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人(次)。通过各项重建措施的落实和产业开发,土门垭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产业发展上,得到了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帮助,市、区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工作,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区的安排,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和劳务输转,群众收入逐年增长。目前,全村已累计发展花椒100亩,共3000多株, 2011年花椒产量6000斤,产值达到18万元;油橄榄种植面积达650亩;核桃150亩。
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灾后重建中大多数群众债务多、欠账大,目前无法偿还贷款,请求延长还贷日期。
2、龙王山至我村水渠由于年久失修加上5.12地震致使多处垮塌,给我村浇地用水带来极大影响,急需进行重修。
3、村内无垃圾处理场所、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请求修建一处垃圾集中处理场所、修建一个文化广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
4、本村两处650亩油橄榄园,因缺水,十年的树龄未见挂果,急需要进行管网配套。
5、幼儿教育路途远,留守老人生活,医疗问题急待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通过领导联系帮扶和群众自力更生,提高现有花椒、油橄榄、核桃的田间管护水平,提高花椒、油橄榄、核桃亩产量。同时,在荒坡地栽植油橄榄,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的质量和生态效益;
2、利于当地资源优势,尝试在油橄榄、核桃树林套种蔬菜,提高群众收入;
3、依靠区、乡两级政府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加强技能培训和组织劳务输转,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
4、紧抓住省、市、区扶贫开发的绝好机遇,进一步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极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亮化美化村庄,制作文化墙,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倡导引进先进新文化。绿化荒山荒坡,走“绿起来、富起来”的路子。
5、鼓励引导村民下山入川,创业当老板。
6、紧紧抓住现在市场上无公害猪肉和土鸡肉的短缺,引导村民养猪、养鸡。
7、立项解决村庄后面凤凰墩梁绿化用水提灌。
8、立项修通大弯,石连地橄榄园田间道路。
                       中共两水镇土门垭村党支部
                       两水镇土门垭村村民委员会
                          二零零一二年二月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土门垭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土门垭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土门垭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