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

宋岗村介绍

宋岗村属裴城镇管辖,南邻马拉河,北边梁庄,西马庄,东边蜈蚣渠。 宋岗村本姓包括李氏 闫氏 宋氏 王氏(按现居住人口排序),另外由于迁移 婚姻等原因,也有赵 高 梁 田 张 杨等姓氏。
宋岗村位于裴城镇政府东南,南有马拉河,北与临颍接壤,东与蜈蚣渠为邻,西面是许昌襄县,可以说是鸡鸣三县闻,关门鹅扼九州的三不管地方小村。村子属于典型平原村,距离镇政府和区政府远,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
村书记李电群,副书记李时辰,村长李坤雅,村主要农作产品大豆,小麦,玉米,烟叶,园林绿化树,果园,桃子,蘑菇,养鸡厂,沙厂,鱼塘
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烟叶
宋岗亦称崇岗。在郾城区西北22公里处,西南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东面吴公渠,南面马拉河。属裴城镇,因宋姓在岗上建村故名。相传,深夜行至此岗,长闻饮酒行令声,寻之不见,迷信为鬼祟作怪,名曰祟岗。宋 祟音切,祟崇、形近,亦称崇岗。 村里现有 李、闫、黄、宋、孙、梁、高、王等几个姓氏,据说刘赵以前也是大户,现无从考证。 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636148平方米,南北主街一条与两条东西街垂直相交,且有数条小巷交错相通。以农为主,常年种植小麦 大豆玉米,兼种经济作物(烟叶 辣椒)。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三月三、三月二十四、六月六、十月十五为庙会,逢九为更会。 马拉河~~相传:不知何年何月,马拉河流域常年内涝,为了防旱排涝,两岸百姓决定挖一条河,可谁都不愿让河流占自家的耕地,于是一个德高望重乡绅挺身而出,出了一个绝妙注意~找一匹马 ,拉上耕地的犁,马鞭一扬,信马由缰,所经之地弯弯曲曲,马拉河就由此而来,现在的马拉河经过几次大的修挖,已成东西直形,在大河嘴与吴公渠相交。 郾城八大景之崇岗饮社:此景在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这里是一片高地,也是一座古庙宇(高宗庙),也是我几年小学学习的地方。以前 环顾四周,平畴沃野,既不是古驿官道,有不具备山川园林之美,怎会成为一大景观呢?据地方志记载和民间传说,商朝武丁时代,漯河地区曾发生过蝗灾,有一年夏秋庄稼将要成熟之时,铺天盖地的蝗虫飞来,百姓叫苦连天,在这紧要关头,商王武丁带领文武百官和士兵来到此地,与百姓一起扑杀蝗虫,使蝗灾造成的损失尽量减少,同时号召百姓生产自救,稳定了农民情绪。武丁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相传他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百姓之苦,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被尊为商高宗。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宋岗修建了一座庙宇,香火不断,历史刻有不少石碑,赞美歌颂武丁,形成了一片相当规模的碑林,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来此观赏品评,他们或评古论今,或饮酒论诗,或长啸高歌,或猜拳行令,于是形成了崇岗饮社这一美景。有诗赞云:由来饮社久消沉,庙祀高岗自古今,试看扑蝗一片石,今人犹识帝王心。崇岗饮社另一种传说详见李玲随笔《我的村庄我的河》中有描述。不管饮社或者吟社,都变成了传说,只有傅旧溪的《商高宗庙》里还有一些历史的踪迹。千秋荒原无从问,万乘勤劳信有之。绿野均沾霖雨泽,赤云欲续孔安诗。前村社鼓喧天动,立遍崇岗读旧碑。 另据乾隆十九年(1754年《郾城县志》记载:宋岗名祟岗,城西北五十里,上有高宗庙,俗言高宗扑蝗于此,事不见经传。 按:《元史 百官志》管佃提领驻青龙宋岗,则元时故名“宋岗”,这个记载说明,在元朝时期已叫宋岗。
村内单位:宋岗小学、镇第二寄宿制小学、幼儿园、村委会、卫生室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宋岗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宋岗村。
请大家在微信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