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汤溪镇居豪村

居豪村介绍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居豪村包括岭下、西坑、南塘、东塘、草塘北、上坑、内坑、大坑、南坑、岭门十个自然村,西坑自然村则作为居豪的主村,成为本村村委会政治文化的中心。

汤溪镇岭下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岭下村,是建汤溪水库时的一个移民村。背靠马鞍山,前有对面山,东通西坑,西接麻竹柯,北连水库,南到下西坑、东阳,原为是故乡洞桃村一隅,现为回迁村民的集居地。岭下村是居豪村委会的四个自然村之一,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耕地约10亩。至2010年全村有26户,116多人。但大多数人外出工作。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现在42个自然村,岭下村是其中之一。
岭下村是原洞桃村因修建汤溪水库于1959年从库区移民新分出的一个自然村,1961年先回迁至水库面定居,1964年至1965年又迁至现居住地。1965年迁至岭下村时的人口有16户,68人。具体情况:界潮(5人)、林辣(6人)、林氽(2人)、庭杉(5人)、乐宜(4人)、林良(8人)、农培(6人)、国钦(5人)、圣民(2人)、和国(4人)、林鹄(3人)、东海(2人)、会龙(3人)、成来(5人)、水龟(6人)、乌顺(2人),共68人。
洞桃村(塘头村)是从汤溪水库库区迁出的原26个自然村之一。全村迁出前原有110余户500余人,分居祖厝和新楼2处。祖祠共9座:全村祖祠前后2座,大房祠、二房祠(顶书斋)、三房祠、四房祠、崇文公祠、钟阳公祠、五世祖(大恩田)祠。修建汤溪水库后,被淹没的厝屋400余间,耕地900余亩。移民回迁后,原洞桃村也分成现在岭下、大湖、妈宫山三个自然村。

汤溪镇西坑村

地理与人口
西坑村,背靠屏山,前有坑流,东接乌岭,西通花桥,北连青竹径,南到下西坑,原是故乡一隅,今为回迁村民的主要集居地。西坑自然村总面积3.2平方千米,耕地109亩,至2010年全村有157户,578人。
历史沿革
1955年红光社时期,西坑原址曾建两排平房和一排牛寮,分别作为储粮仓库与栓牛之舍。移民阶段,原红光社干部邱水曾带领一支专业队在这里留守。1959年7月,浮山公社召开移民代表会议,传达上级“关于移民体制问题”的精神后,移居各地的村民分别组派三至五人的专业队,带着种籽、农具回西坑种植、创业。由邱水带领的专业队退出西坑,转到坪林场。
1960年春节后,移居浮山军埔、侨光(桥仔头)、高厝铺等地的村民相继回迁。至夏天,已有近200户村民回到西坑。当时,没有住房,村民们的眠床家私狼籍山野。幸好有原先所建的仓库、牛寮,可让先到的村民安顿妇幼老人,每间房子住七、八户,大户放一张眠床,小户两户放一张眠床,男人们和后到的村民都露宿山坡,天当被盖地作床。为遮风避雨,先搭草寮暂且栖身,然后各自搜集旧瓦木料自建陋屋,二、三年后再统一规划建房。经过几次搬迁,几番辛苦,方有安居之所。
回归之初,由于西坑人多拥挤,部分村民便搬到南坑(故乡田饶后头)定居,其中有5户后搬到岭门村居住。还有部分村民一回来就直接到大坑、草塘北定居,到大坑的村民后来又有部分到上坑、内坑居住。
回迁尹始,归属未定,村政未建,村民们只得自行组织,开荒种植,生产自救,共度难关。
1961年,西坑划归浮山湖岭管辖,设西坑生产队。队长朝丰,会计、出纳、保管分别由清渠、英华、耀光负责。当时仍属大集体,村民们都在集体食堂开饭。
1961年秋,移居白虎头的村民,搬回南塘居住。
1962年汤溪综合农场成立,西坑设管区,分为六个生产队。
1964年,在铜金盆创建一个东塘村,从西坑分出部分村民到东塘居住。同年,西坑村合并为四个生产队。至此,就形成了西坑、南塘、东塘三个村的西坑管区。1983年恢复故乡居豪之名,西坑自然村则作为居豪的主村,成为本村村委会政治文化的中心。
《居豪碑记》
居豪俗称车头,创乡于明弘治年间,始祖来自闽宁化石壁。村民逾千,居住于如意楼、镇江楼、田饶、祖厝、大稻埕、书田楼、顶楼。明末以来,人文兴盛,英俊蔚起,素有文化乡之称。1958年,建汤溪水库移民他乡。1960年后,陆续回迁重建家园,乃有西坑、南塘、东塘、草塘北、上坑、内坑、大坑、南坑、岭门九个自然村。西坑设村政,1983年复故乡居豪之名。公元1998年冬吉立。

汤溪镇南塘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南塘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村。位于屏山东侧,后倚屏山,前有坑流,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当年队址门楼两边,曾题“南山秀色千年景,塘水锦波万古清”联句,以描写南塘秀丽的景色。南塘村毗邻草塘北、东塘,距主村西坑约一千米。南塘村是居豪村委会的四个自然村之一。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耕地约56亩。至2010年全村人口有80户,310多人。但多数人常年外出工作。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南塘村是其中之一。南塘村毗邻草塘北、东塘,距主村西坑约一公里。南塘村是居豪村委会的四个自然村之一。
1960年春节后,移居军埔、侨光、高厝铺等地的村民相继回迁。至夏天,已有近200户村民回到西坑。当时,没有住房,村民们的眠床家私狼籍山野。幸好有原先所建的仓库、牛寮,可让先到的村民安顿妇幼老人,每间房子住七、八户,大户放一张眠床,小户两户放一张眠床,男人们和后到的村民都露宿山坡,天当被盖地作床。为遮风雨,先搭草寮暂且栖身,然后各自搜集旧瓦木料自建陋屋,二、三年后再统一规划建房。经过几次搬迁,几番辛苦,方有安居之所。
1961年农历七月初二,移居白虎头村的村民,由广有、文才、堤南、锡孟等人带领专业队回故乡,于屏山东侧之山坳择址建南塘村。随后村民们从白虎头村陆续迁回南塘村居住,西坑也有部分村民搬进南塘。居住南塘村的有原居豪书田楼、祖厝住户和良毅公裔孙吕门、成之、英才、成中兄弟四户,如意楼纯朴公裔孙红毛一户,田饶济垂公裔孙芳泉一户。
南塘村侨心村
2006年5月和7月,饶平县遭受两次百年一遇的洪涝台风灾害,造成很大损失,一批房屋倒塌。家乡群众的安危牵动着海内外华侨同胞的心。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汕头商会等海内外社团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171万元用于饶平救灾复产、恢复家园工作,帮助305户倒房户重建家园。其中沈广河先生和余洁侬女士分别以个人名义捐款50万元和20万元,用于重建庵下村和南塘村的“侨心居”工程。2006年12月,汤溪镇南塘村侨心村工程项目基本完成。

汤溪镇东塘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东塘村,建于1963年,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村。东塘村是居豪村委会的四个自然村之一。东塘村与东山镇乌岭村交界,距主村西坑1.5千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耕地约40宙。至2010年全村有37户,141人。但多数人常年外出工作。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东塘村是其中之一。
1960年春节后,移居军埔、侨光、高厝铺等地的村民相继回迁。至夏天,已有近200户村民回到西坑。当时,没有住房,村民们的眠床家私狼籍山野。幸好有原先所建的仓库、牛寮,可让先到的村民安顿妇幼老人,每间房子住七、八户,大户放一张眠床,小户两户放一张眠床,男人们和后到的村民都露宿山坡,天当被盖地作床。为遮风雨,先搭草寮暂且栖身,然后各自搜集旧瓦木料自建陋屋,二、三年后再统一规划建房。经过几次搬迁,几番辛苦,方有安居之所。
回归之初,由于西坑人多拥挤,部分村民便搬到南坑(故乡田饶后头)定居,其中有5户后搬到岭门村居住。还有部分村民一回来就直接到大坑、草塘北定居,到大坑的村民后来又有部分到上坑、内坑居住。
1964年,为合理分布村点,方便村民们就近劳动生产,减轻主村西坑人多拥挤的压力,从西坑抽调劳力,到铜金盆新建一个居住点,命名为东塘村,村民自愿申报进住。1964年,从西坑分出部分村民到东塘居住。居住东塘村的居豪有原书田楼住户和顶楼业成公裔孙界发、静清二户,镇江楼良毅公裔孙树智一户,如意楼纯朴公裔孙吕春一户。
东塘侨心村
2006年7月,饶平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涝台风灾害,造成很大损失,一批房屋倒塌。家乡群众的安危牵动着海内外华侨同胞的心。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汕头商会等海内外社团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171万元用于饶平救灾复产、恢复家园工作,帮助305户倒房户重建家园。其中,东塘村民得到香港汕头商会慷慨捐献资助,在原村落前面新建侨心村,侨心村于2006年12月落成。
2007年初,陈伟南先生等市港澳政协委员40多人到饶平县视察“侨心居”工程,了解新房建设情况。为方便灾民生活,使这些灾后重建工程更加完善,委员们在陈伟南带动下再次为“侨心居”工程捐款90万元,完善道路、排污、水电等配套设施,其中陈伟南捐款20万元、谢贤团捐出55万元、林树庭捐款15万元。其中,沈广河先生、余洁侬女士慷慨捐资227273港元,襄建东塘侨心村水泥村道。村道工程、饮水工程项目建设于2009年12月基本完成,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好改善。港澳同胞心系家乡、情系灾民的一系列义举使当地老百姓深受感动。

汤溪镇草塘北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草塘北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吕氏居豪村的移民村。地处尖山南麓山坳,位于青竹径村与南塘村中间,现属青竹径辖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耕地25亩。全村现有17户,65人。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草塘北村是其中之一。
1960年春节后,移居军埔、侨光、高厝铺等地的村民相继回迁。至夏天,已有近200户村民回到西坑。
当时,没有住房,村民们的眠床家私狼籍山野。幸好有原先所建的仓库、牛寮,可让先到的村民安顿妇幼老人,每间房子住七、八户,大户放一张眠床,小户两户放一张眠床,男人们和后到的村民都露宿山坡,天当被盖地作床。为遮风雨,先搭草寮暂且栖身,然后各自搜集旧瓦木料自建陋屋,二、三年后再统一规划建房。经过几次搬迁,几番辛苦,方有安居之所。
回归之初,由于西坑人多拥挤,部分村民便搬到南坑(故乡田饶后头)定居,其中有5户后搬到岭门村居住。还有部分村民一回来就直接到大坑、草塘北定居,到大坑的村民后来又有部分到上坑、内坑居住。
1960年暮春,从侨光村(桥仔头)和军埔村回迁的常波、步渠、景期、麦粗等人,看到西坑人多难以下住,便带着家眷,来到草塘北村定居创业。居住在草塘北村的是原吕氏居豪镇江楼住户,大厝承恪公裔孙才来一户,如意楼来森公裔孙吕粗一户。


汤溪镇上坑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上坑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后新建的自然村之一。该村地处山坳,面临水库,倚靠群山,北至凤坑村,西至内坑村,现属大门坑村委会辖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耕地17亩。2010年全村有18户,80人。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上坑村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村。
1958年原汤溪居豪村民分别移居白虎头、田中、桥仔头(侨光)、高厝铺(高东)等地。1960年初,村民们陆续搬回故乡居豪屏山后的西坑居住。1961年,从大坑村析出新建上坑村。当年,明火、印书、瑞意、龙才、光汉等人带着12户70多名村民,到上坑建村定居。
居住上坑村的有原书田楼端凯公裔孙深成、印之、国巾、遂意四户,端阳公裔孙速河、明火二户,过续大房七世祖派吕滑公裔孙明煌、明稳二户、田饶济垂公裔孙光汉一户。

汤溪镇南坑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南坑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后新建的自然村之一。南坑东至大坑村、内坑村,西至岭门村,与比邻诸村皆地处湖滨,是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重水隔,交通不便,上墟落市,陆路崎岖遥远,村民多以船只由水路出入。南坑村现属吴坑村委会辖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有耕地22亩。2010年全村有22户,74人。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南坑村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村。
1958年原汤溪居豪村民分别移居白虎头、田中、桥仔头(侨光)、高厝铺(高东)等地。1960年初,村民们陆续搬回故乡居豪屏山后的西坑居住。1960年上半年,从新圩公社田中村回迁的村民,在西坑驻足后,觉得西坑人多拥挤,居住困难。当年下半年,娘惜、吕斯、吕肥等人便带了100多名家人到故乡田饶后头山建村,定名南坑。当时,此处恰好有1958年“右派”在此劳改时所建的平房8间,可暂安顿60多人。居住南坑村、岭门村的是原汤溪居豪田饶济垂公裔孙。

汤溪镇内坑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内坑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后新建的自然村之一。内坑村背靠山面水,东西南三面分别与上坑村、岭门村、大坑村接壤,现属吴坑村委会管辖,面积约1平方千米,耕地18亩。至2010年,在内坑村居住的有芳猪、明存、九娘等10户,人口76人。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内坑村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村。
1958年原汤溪居豪村民分别移居白虎头、田中、桥仔头(侨光)、高厝铺(高东)等地。1960年初,村民们陆续搬回故乡居豪屏山后的西坑居住。1963年,从大坑村析出建内坑村。时因大坑仍较拥挤,厝地不足,田园山地离居住地点较远,为方便生产劳动,经众人商议决定,再分出部分村民到内坑建村,并按人口平分集体财物和生产工具。
居住内坑村的有原镇江楼住户和祖厝端阳公裔孙传昭一户,继接吕大公(阿西房)裔孙钳嚷一户,书田楼端凯公裔孙团鲁一户。

汤溪镇岭门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岭门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后新建的自然村之一。岭门村是吴坑村村委会所在地,往西北方向有鞏輋、东坑、北坑等自然村。面积约1平方千米,耕地32亩。现有是娘惜、田水、吕祠、吕狗、吕房等五户,至2010年有人口41人。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岭门村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村,吴坑村村委会所在地。
1958年原汤溪居豪村民分别移居白虎头、田中、桥仔头(侨光)、高厝铺(高东)等地。1960年初,村民们陆续搬回故乡居豪屏山后的西坑居住。从西坑搬迁南坑的部分村民,因考虑自家孩子小,南坑面临水库不安全,便搬过岭门宫,与吴坑的移民合建岭门村。居住南坑村、岭门村的是居豪原田饶济垂公裔孙。

汤溪镇大坑村
地理与人口
广东省饶平县汤溪镇大坑村,是修建汤溪水库时的吕氏居豪村的移民事新建的自然村之一。大坑村三面环水,处于南坑村与内坑村中间,现属汤溪镇吴坑村委会管辖。面积约1平方千米,耕地18亩。2010年全村有17户,人口65人。
历史沿革
饶平县汤溪水库是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兴建的。建水库时,库区被拆除的房屋5591间,被淹没耕地8400余亩。从库区迁出了26个自然村,1242户6041人,分散安置在2省4县27个社场。1961年先后回迁库区的有1071户4802人,在库外尚有移民人口1239人。回迁的人口先后在库区建立安置点,形成了42个自然村,大坑村是其中之一。
1958年原汤溪居豪村民分别移居白虎头、田中、桥仔头(侨光)、高厝铺(高东)等地。1960年初,村民们陆续搬回故乡居豪屏山后的西坑居住。是年清明期间,移居新圩公社侨光村、高厝铺村、汤溪公社下围村等地的村民200多人,在芳猪、拾壹、明存、九粮、明火、龙才等人带领下,回到故乡后头上创乡定居,名为大坑村。由于大坑地方狭小,时隔一年,有部分村民搬到距此5公里的上坑创建新村。三年后,为方便生产劳动,又从大坑村分出10多户村民到3公里远的内坑创立新村。
居住大坑村的有原镇江楼宽粟公裔孙保有、汉中、蒙亮、十一、乌殿5户,书田楼端凯公裔孙团普、明顺二叔侄,书田楼职业公裔孙志思一户,受正公裔孙海盛一户,顶楼汉深一户。
1958年,因修建饶平汤溪水库,美丽可爱的家乡居豪村,连同7个楼寨、13座祖祠堂、2座学堂(集英、集关),41间书轩,5座庙宇,以及1 378亩水田,286亩旱园,一万多亩山地,五千株果树等物业财产,都献给全县人民建汤溪水库。大房荣瑛公派下如意楼庄敏公裔孙,镇江楼宽粟公裔孙,田饶孝裕公第五子济垂公裔孙,大厝裕毅公裔孙,二房荣珪公派下祖厝、顶楼、书田楼、大稻埕各支系裔孙,共258户1025名村民,于戊戌年(1958年)腊月惜别故乡,分别移居白虎头、田中、桥仔头(侨光)、高厝铺(高东)、军埔、下围、宫下,红旗村等地。这正好应了解放初(1951年)在大宫王爷抽签占卜乡运的签文:“云梯岭里雨微微,东奔西走燕子飞,茫茫奔走东西局,独景寻芳何日归”。
当年,移民工作队在动员村民搬离故居时,采取限期搬迁的简单化办法,反复强调移民只需带食具眠床被席和劳动工具,余者一概不用带,致使移民的粮食和财产都没带走。移民后,粮食空缺,无米可煮。当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人人在集体大食堂吃饭,每人每餐只有八钱到一小两米(十六两为一斤)。为解危机,集体食堂不得不解散。不久,政府体制下放,有些当地人便向移民户要回分给移民的住房。
1960年初,村民们陆续搬回故乡屏山后的西坑居住。由于全部村民集居西坑,人多拥挤,为方便到故乡各个角落生产劳动,有部分村民便自由组合分别搬到南坑、东塘、草塘北、上坑、内坑、大坑、岭门居住。
居住西坑村的分为四个队:一队原书田楼住户;二队原顶楼、祖厝住户和如意楼英华、吕拔、蛤咕三户(吕音公裔孙);三队原镇江楼住户和田饶的立盛、敬错、炳荣三户、大厝承恪公裔孙回凯一户;四队为原如意楼住户。
居住南塘村的有原居豪书田楼、祖厝住户和良毅公裔孙吕门、成之、英才、成中兄弟四户,如意楼纯朴公裔孙红毛一户,田饶济垂公裔孙芳泉一户。
居住东塘村的居豪有原书田楼住户和顶楼业成公裔孙界发、静清二户,镇江楼良毅公裔孙树智一户,如意楼纯朴公裔孙吕春一户。
居住在草塘北村的是原吕氏居豪镇江楼住户,大厝承恪公裔孙才来一户,如意楼来森公裔孙吕粗一户。裔孙才来一户,如意楼来森公裔孙吕粗一户。
居住上坑村的有原书田楼端凯公裔孙深成、印之、国巾、遂意四户,端阳公裔孙速河、明火二户,过续大房七世祖派吕滑公裔孙明煌、明稳二户、田饶济垂公裔孙光汉一户。
居住内坑村的有原镇江楼住户和祖厝端阳公裔孙传昭一户,继接吕大公(阿西房)裔孙钳嚷一户,书田楼端凯公裔孙团鲁一户。
居住大坑村的有原镇江楼宽粟公裔孙保有、汉中、蒙亮、十一、乌殿5户,书田楼端凯公裔孙团普、明顺二叔侄,书田楼职业公裔孙志思一户,受正公裔孙海盛一户,顶楼汉深一户。
居住南坑村、岭门村的原田饶济垂公裔孙。
没迁回故乡的有:宫下村朝东、镇丰、海明三户,红旗村良毅公裔孙辉煌,蔼烈公裔孙团绍、丰盛公裔孙过记。
工作或做生意衍播于外地的有:广州市受正公裔孙十七世静波(海镜),潮阳市端凯公裔孙十八世子才(步贤),汕头市职业公裔孙十六世丁显。1952年—1953年衍祖福建明溪县子口板村的有济垂公裔孙十八世耀间(师涛)、十九世振东(益明)。还有在黄冈县城居住的40多户,200多人。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居豪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汤溪镇>居豪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居豪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