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岙村,有着这样的故事,据说,在明朝时期,这里出了一个并肩王“蔡元基”,他不是考功名得来的,而是献宝得来的,他献了一个从银坑出来的银冬瓜,还有 很多金子,所以,皇上一高兴,就封了他为并肩王,当时,还赏了圣旨门,有着“圣旨两道半”的说法,沈岙村里老一辈,都看过,也见过,不过,在“破四旧” 时,被拆了。 沈岙村口还有一座半圆形石拱桥很有特色,名为青龙桥,历史悠久。沈岙明朝永乐年间,蔡元丌向朝廷捐献36稻桶银子的典故是真实发生的,浙江省志里都有记载。沈岙村是个历史文化底缊很雄厚的小山村,地理位置奇特,位于永、乐、黄三县交界处。山村四面环山,山上毛竹茂宻,竹笋很有名气,是台州市的竹笋基地。仅有一条河流古称“锦溪”从村口流出,是长潭水库的源头之一。由于蔡元丌贡献朝廷大量银子,帮朝廷解救灾荒,获得相当于现在国务委员的官职,蔡元丌不愿当官,几次召见都不进京到职,也不享受俸禄,但政治待遇是要享受的。朝廷派人送来皇帝圣旨,蔡元丌是要按礼节礼仪接旨的。所以沈岙村修有两道半圣旨门,可惜文革时期“破四旧”给毁了。青龙桥上石狮子也是那时被破坏的。我小时候所见到的沈岙村有6座庙宇佛殿,对整个浙江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解放前,沈岙村及周边还是粟裕领导下的三五支队(新四军)活动据点。我小时从堂前伯伯蔡锦宝口中听到不少这方面新四军游击队打仗的故事。解放后,沈岙人材辈出,考上大学的,参军后成为军官的大有人在。仅姓蔡的,参军提干就有8人。成为公务员和教师有二十多人。沈岙的真实历史典故题材丰富,文化底蕴很厚,着实可以写出一本动听书,拍出一部感人的电视剧。补记人:蔡松林 企事业单位:黄岩沈岙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