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南营村

啕南营村介绍
啕南营村地处张家口崇礼县西沟的沟口,依山傍河,距大境门十多华里。
从大境门出发,沿清水河溯流而上,有一个靠山临河的山村。沉寂、静谧的村落,依稀显露着古城堡的岁月留痕。村中一座古香古色的戏台,虽古朴陈旧,但保存完好。戏台座东朝西,为“丁字形一阁两翼”式建筑,斗拱叠架,飞檐翘角,蔚为壮观。
戏台古朴陈旧
这个山村就是崇礼县高家营镇啕南营村。啕南营地处崇礼县西沟的沟口,依山傍河,距大境门十多华里。清朝中叶,啕南营是张库大道的一个重要商贸集散地。一个不大的村落,上千家商铺票号在这里云集,上百个勒勒车队,从这里走向草原。张库大道兴盛时期,啕南营商贸集市上热闹非凡,戏楼里好戏连台,庙宇中鼓乐齐鸣。好一派塞上江南繁华景象。
1
啕南营与一河之隔的啕北营,最早是一个村,叫啕喇庙村。啕喇庙村名出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康熙年间,内蒙镶黄旗王爷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叫啕喇公主。陶喇公主自小害怕寒冷,年满十八岁时,王爷带女儿来到坝下山区,寻找温暖的地方居住。当爷俩走出大境门沿河北上时,发现一个靠山向阳的村庄,便让啕喇公主定居在此。从此这个村与蒙古草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啕喇公主去世后,就葬在一棵百年古杨树旁。后人为了纪念她,在古杨树旁建了一座喇嘛庙,这个村便改名为啕喇庙村。
正是啕喇庙村有了蒙汉交往的历史,啕南营村进入“跑草地”商家的视野。他们迅速把啕南营村选为大境门外一个商贸集散地。这个村距大境门十几里,顺河而上有三四条山路可直通坝上草原。“跑草地”人选准了啕南营后,迅速买牛买车,很快啕南营村中便出现了勒勒车(老倌车)队。勒勒车用榆木或桦木做成。拉勒勒车都是强壮的犍牛,提前一个月好草好料喂的膘肥体壮。春天出发时,几拨车队结伴而行,满载着内地的绸缎、布匹、茶叶、纸张、烟酒、铁器、瓷器等,集中在街头繁华地,举行隆重的出行仪式。每个车队四五十辆车,选一名通蒙语、俄语的“老草地”带队,二十名伙计随从,三四名保镖护卫,几条雄猛的家犬紧跟其后。沿途打尖住宿时,选一处水草丰盛的草甸,搭起粗布做的帐篷遮风挡雨,支起锅灶烧火做饭。秋后从草地回来时,带上与草原牧民、俄罗斯人交换回的牛、马、羊、骆驼、皮毛、蘑菇、毛呢、毛毯、天鹅绒等,原路返回。勒勒车的牛脖子上拴一个铁铃,走起来叮当作响。茫茫草原上,一拨拨勒勒车队牛铃叮咚响,编织着一曲曲旅蒙商人的发财梦想曲。
车轮滚滚一春秋,沿途虽风餐露宿,艰难困苦,可收入颇丰,腰包很快鼓起来。这让种田人着实眼红,不少农民弃田改行,当了车倌,加入了“跑草地”的行列。啕南营跑草地的大户是袁家,弟兄七人一齐出动,带上勒勒车队行走在张库大道上。不到三年功夫,勒勒车发展到百余辆。啕南营杜化、杜德是最早跑草地的兄弟俩。哥俩人缘好,走一路草原,结识一路朋友。哥俩发财后,在草原一块平坦的草甸子上建起了驿站,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一个小县城。县城取名“化德县”,是以杜化、杜德哥俩的名字而命名的。啕南营几家大户带头,零散农户也不落后。有财力的农民买车买骆驼,没财力的农民为大户人家赶车拉骆驼。“跑草地”成为啕南营村民拔穷根、走富路的梦想。男女老幼都为商道的繁荣而欣喜若狂。每年从啕南营出发的商队浩浩荡荡。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辟了一条条通往草原的山路。最有名的两条商道:一条是从五十家、半坝越过坝头,走张北二台镇一带;一条是从驿马图、麻泥坝越过坝头,走大囫囵一带。
2
商道如日中天的繁荣,促使为之服务的行业应运而生。随着内地和草原大批商货涌来,啕南营的商铺及票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那些年,在人们不经意间,村中就冒出一个商铺。市场最活跃时,啕南营拥有三家布匹丝绸店、两家茶庄、三家糕点铺、两家银匠炉、七家铁匠炉、两家肉作坊、两家酒坊、三家醋酱坊。随着客商云集,建有二十家客栈、八家车马大店。随着从草原换回的牲畜聚集,在村北山坡上自然形成了三个牧区:“马道梁”是专门放马的地方,每年有几千匹马在这里放牧;“大羊坡”是牧羊的地方,每年有几万只羊散落在山坡上;“圈牛沟”是放牛的地方,每年有五千多头牛进沟集中放牧。村中每年还开一次牲畜交流会,像样的牛马羊都要拉到牲畜市场上交流。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出了大境门,一半牲口一半人。”就是形容当时啕南营一带牛马成群羊满坡的景象。
牛马羊多了,自然刺激屠宰行业的兴起。当地不少农民发现宰牛杀羊挣钱,扔掉了锄头,拿起了屠刀,加入了屠宰行业。啕南营屠宰队伍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他们不仅在啕南营建屠宰场,还跟着商队远赴草原一带搞屠宰。啕南营屠宰业兴旺时,先后有上千人次到草原牧区从事屠宰业。不少屠宰户举家远迁库伦、恰克图。
屠宰业的兴起,为皮毛加工业带来发展机遇。啕南营很快建起皮毛加工作坊十几家,从事皮毛加工的“毛毛匠”几百人。村中最兴盛的皮毛加工作坊是“胡皮坊”,聚集了上百名皮毛艺人,主要加工羊皮袄皮裤、狗皮帽子、狐皮帽子、兔皮帽子、羊羔皮大衣、裘皮大衣。“胡皮坊”创办几十年后,成为张家口一带最大的裘皮加工作坊,产品远销欧美、俄罗斯。
啕南营最繁荣时,常住商户达千家,流动人口上万人。规模较大的商号有大兴德、永成明、玉兴号、无义奎等十几家。这些商号有的来自皇家旗人的“京帮”;有的来自蔚县、阳原、涿鹿商人组成的“本地帮”;有的来自晋商组成的“山西帮”。啕南营农民中十户人家有八户从事商贸活动。村中商铺票号鳞次栉比,交易市场上人声鼎沸,空前热闹。时常有欧美、俄罗斯商人出现在啕南营大街上。
3
菊花儿开开,
勒勒车来来。
妈妈抱孩怀怀,
爹爹挣钱揣揣。
……
当时,这首《盼夫归》民歌在啕南营家喻户晓,传唱了几十年。唱的是男人入春跑草地,当秋菊盛开时,男人从草地回来,女人怀抱孩子去迎接,男人揣着大把钱票回家,全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盼夫归》既有二人台“走西口”惜别的味道,又有“打金钱”欢乐的神韵。
文学艺术来自火热的生活。漫漫商道是创作民歌的土壤。而民歌又鼓舞了走商道汉子们心劲。那些“走草地”的汉子们,忘情地哼唱着自创的民歌和喜爱的二人台、山西梆子,激情昂扬地行走在茫茫草原上,排解着行途中的寂寞和远离家乡的思念。
后来,当啕南营商铺林立,市场火爆时,人们不满足这自娱自乐的形式,把欣赏的目光盯在外地的一些戏班子上。请戏班子需要搭戏台。于是各家商铺、摊点纷纷慷慨解囊,集资兴建戏台。他们从东北大兴安岭购来红松木料,请来名匠设计建造,很快一座木质结构的戏台耸立在村中央。有了戏台,隔三差五便有了演出活动,每逢节日连续演出十几天。张家口晋剧名角:彦章里、马武黑、十二生、刘艳秋先后登台献过艺。
古装戏曲的演绎,又勾起了人们对古文化的向往。众多商家集资建庙修堂。先后在村中建起龙王庙、喇嘛庙、关帝庙。规模较大的是喇嘛庙。喇嘛庙兴旺时,僧侣达几十人,专有蒙古人守庙护院。在修建庙宇的同时,外商还集资建学堂。民国初期,由巨商宋德兴牵头,集资建起了啕南营学堂,百余年来培养了无数学子。
为了确保啕南营这块商贸集散地长治久安,商家集资修建城堡。他们在村南、村北各修一座城门,在城中修了一座中和门。城门都是从外地运来的青砖青瓦。商贸集散地的规模仅次于大境门外西沟,被称为当时的“第二张家口”。啕南营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张库大道上而熠熠生辉。
民国初期,张库大道消逝了,啕南营的商贸活动萧条了。“文革”初期,将遗留下来的庙宇全部拆毁,建庙宇的青砖青瓦运往县城建造大礼堂的工地上。所庆幸的是,村中古戏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村中还成立过草根剧团,逢年过节登台演出二人台、山西梆子。屠宰业、酿造业也传承下来。如今啕北营流落在草原的屠宰大军二百多人,经常活跃在茫茫草原上。东至海拉尔,西至包头,几乎整个内蒙古,都有他们行走的足迹。啕南营至今还保留几家醋酱作坊,酿造的醋酱远近闻名。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啕南营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高家营镇>啕南营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啕南营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