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一村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土山镇。历史悠久,友好好客,民风淳朴,广聚人气
海沧一村与周边地点:海沧三村,海沧二村,海沧新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元末,焦、孙诸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临海而居而取名海沧。一九六三年,海沧分为三个生产大队,以驻地和序数命名为海沧一大队、海沧二大队、海沧三大队。一九八四年,撤队建村,定名:海沧一村、海沧二村、海沧三村。
【地理实体】海沧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6.4公里,莱(州)昌(邑)交界处,胶莱河东岸。长方形聚落。全村1068户,3812人。耕地3577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海沧一村:385户,1312人。耕地1274亩。村办盐场。海沧二村:323户,1200人。耕地1112亩。村办冷藏厂、养鸡场、盐场。海沧三村:360户,1300人。耕地1191亩。村办海蜇加工厂、盐场。
据《四续掖县志》记载:第十区公所在沙河镇街,海沧乡公所在海沧村,领三村:海沧、小刘家、焦家庄。四至:东南至大浞河村十五里正东为沙岭,西至胶莱河西岸,与昌邑接界,南偏东至小刘家四里,至掖平界碑八里,北至孙家村十里,至海滨二十五里。该乡北部多黑泥含碱质,又多沙地,不宜树谷。
【姓氏源流考】本村焦氏一族系,据史称:上古神农氏后裔,出自姜姓,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尊焦伯为焦姓始祖。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人焦嵩,南安人焦遗、焦楷父子等,唐代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焦姓之郡望如《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等繁衍更胜。西汉梁人焦延寿,字赣,昭帝时由郡吏举为小黄令,能爱护吏民,昭帝下诏书命他延长任期。元帝时为三老。曾从孟喜学《易》,并深有研究,著有《易林》,后传授给京房。三国时魏国河东人焦先,字孝然,东汉末战乱中,流浪于荒野,食草饮水,但不走邪路,不做坏事。后自建一座草庐独住。熹平年间,太守贾穆经过拜访其草庐。皇甫谧赞曰:“以天地为房屋,伏羲氏以来只有他一个人”。其后元末时徙居掖县储积乡海沧社在莱州湾南岸与胶莱河东岸建焦家村,后有姜姓、王姓、任姓等迁入定居。
本村孙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记载:孙氏出自姬姓,卫康叔八世孙孙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生武仲乙,以王父字为氏,乙生昭子炎,炎生庄子纥,纥生宣子鰌,䲡生桓子良夫,良夫生文子林父,林父生嘉,世居汲郡,晋有孙登,即其裔也。又有出自芈姓,楚蚡冒生王子蔿章,字无鉤,生蔿叔伯吕臣,孙蔿贾伯嬴生蔿艾猎,即令尹叔敖,亦为孙氏。安邑令骐少子敻,字子远,后汉天守太守,徙居青州。生厚,字重殷,大将军掾。生瑶,字良玉,中郎将,生邃字伯渊,清河太守。其后孙顗避地河朔,居武邑武遂。有孙蔚,字伯华,一字叔炳,后魏秘书监,枣强戴男。有二子:伯礼、方嗣。孙伯礼,后魏巴州刺史,袭枣强男。隋时有晋令孙孝敏,寿张丞孙仲将,唐时有韩王典籤孙希庄,宋州司马孙嘉之,生四子:逖、遹、遘、造。孙遘曾孙孙偓,字相光,相唐昭宗,生于乾符五年(878年),登进士第,累官至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臣。后又历任礼部尚书、行营节度诸军都统招讨处置使等职,成为权震朝野的人物。后因事坐贬衡州(州治衡阳,今属湖南)司马,死在衡州司马任上。孙偓通达简约,不矫饰,谦逊礼让,为人和气,从不发怒。生子:孙溥,字熙化。其后徙居掖县储积乡海仓社驻地建孙家村。据《莱州市农村史话》说隋唐时即有渔人居住,唐至北宋时,掖县境内有四乡二镇,海仓镇是其中一个镇,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优于其他四乡,宋神宗元丰元年奉命而修的《中书备对》将海仓镇与县并到记述。据《掖县志》海防曰:明时设海仓寨巡检司,县西南八十里,洪武二十三年,辖墩五:海郑、白堂(陈家墩附近)、土山、后灶(娄家村西)、东关(海沧村东沙岭)、在司东。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
海沧一村:姜松林。
海沧二村:焦清梧、王云祥、焦奎元、任六三。
海沧三村:焦吉正。
海沧一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青莱制盐场,海沧一村盐场一分场,海沧一村盐场三分场,海沧一村盐场七分场,海沧一村盐场八分场、义秋超市、召利手机批发卖场、莱州市农村商业银行、飞雕电器、一同饭店、鑫群堂医药、回生大药房、大刚超市、金帆光电、海沧小焦水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