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在市乡正板村

正板村介绍
正板村,不曾意料正板古民居建筑群规模如此之大。古民居外,稻田碧绿。田畔残存的三座石帷礅,是全县所仅有。石帷礅,即旗杆石,顾名思义,就是绑扎旗帜的石头。蟾宫折桂或是加官进爵者,一般都会在村头、祠堂前立座石帷礅,一来可以光耀门庭,再者可以留名后世。上面除了浮雕,一般都要刻着立石人的姓名和功名。正板古民居的建造者绝非等闲之辈,由此可想而知。据《杨氏族谱》记载:明景泰三年(1452年),杨氏先祖杨再惠由绥宁东山赤土迁居井水头,其次子杨正板移居三星台(原名竹须洞),见周围荒无人烟,便在此地拓荒,耕种,广置田舍,繁衍后代。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将井水头、三星台、竹须洞等地名统称为“正板”。现在古民居居住的千余人,除了近几年从外面迁来的几家,都是杨正板的后裔。杨正板以“清白传家、诗书裕后”为立身之道,后人亦皆恪守此训,耕读传家。有功名者,不乏其人,杨进寿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清咸丰元年(1851年)受宝庆府推荐,钦加蓝翎都阃府,官至五品。光绪二年(1876年),署理黄山营,“文有房叔杨晟城、武有房侄杨再炳二人辅助,名震江汉,功冠三湘”。其时,杨家有着庞大的家族武装,家势极为显赫。村前三座石帷礅其中两座是他立的。当年杨进寿的四合院,现在住的是他的直系后代、74岁高龄的杨光新。杨光新珍藏着一箱《杨氏宗谱》,还有一顶杨进寿用过的作战披风帽。就在这座四合院的门口,有棵500余年树龄的高大椆树,它是杨正板当年亲手栽种的。村民说,用这株椆树的果实做豆腐,味道比大豆做的更鲜美。和它同龄的大树,村子里还有几棵,也都是杨正板栽种的。古民居筑于三星台地,坐南面北,四围山木葱茏。主体建筑由六座四合院和五座三合院组成,保存完好的有20余栋,房屋共计300余间,建筑总面积达10854平方米。古民居里三口古井至今仍清泉汩汩,布泽村民。数量巨大的木质贺匾、木雕太师椅、石对坑、石磨、雕花床、木匾对联等,可让人依稀还原古人的生活情致。古民居建筑材质以杉木和松木为主,墙体已经发暗,有些房屋稍有倾斜之状,但仍然坚固。一段段厚重的山河泥墙,依然挺立。墙下蜿蜒的青石板路通着巷道,连着各家各户。消防水塘泥沙堆积,长满了青草。两栋建筑之间都有高大的封火墙阻隔。村子很安静,看到的多是白发老人。已近正午,炊烟开始在屋梁间腾绕;排水沟里,鸡在悠闲地找虫子,旁边墙角斜躺着一块碑石;狗看到陌生人到来,站起来嗅了嗅,摇了几下尾巴,转身走进屋内。老人们说,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农忙、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现在,古民居里的老人大多是“光”字辈。问清了村里的谱辈:“再正通光昌,晟进显文章。鸿勋经国瑞,俊得胜家长。克明燈世泽,继续庆延长。”这不正是杨正板为人处世的立身之道!但不知为何有两个“长”字?走出古民居,石帷礅仍伫立在田头,守望着这片宁静的故土,这是高歌还是叹息?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正板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在市乡>正板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正板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