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镇百家村

百家村介绍

百家村,自然村,有上街,下街,马堡,尧沟,吴门,郭沟,王能,吴山八组,现有人口1936人,海拔1178米。地处甘肃省东大门的边陲上,四周有天然的山脉做为屏障,历史上有兵家要塞的说法。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神鸟凤凰栖息生存于此,可见自然环境之得天独厚,有凤鸣得天下祥和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是一个重要的驿站,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过往商客歇脚和停靠的地方。“先有百家站,后有清水县”的说法就源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设县,名南和县,阁楼重重,商品发达,经济繁荣。曾是晋王朝的陪都,胜极一时。有史可考,凡设县的地方城外都建有泰山庙,百家亦是如此,在当时的古街道上有建城隍庙的遗迹。隋大业年间,由于当时统治者笃信佛教,百家建有好多寺庙宫观,供过往的商客观光览胜和避暑纳凉。唐贞观盛世时期,亭台轩榭,修有城墙和护城河,四方商贾云集络绎,有早期集市的繁华迹象,是通往大唐长安和西域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宋朝时期文化繁荣,当时集市的规模已形成,有城纵半里,横两里,陕客商贸易于此的说法。可见当时的辉煌。元朝初期划归古上邽,有少数民族回族迁徙于此,成了回汉杂居的古镇。清康熙年间,民风淳朴,乡俗颇好,有朝臣郭相忠(郭提督),白沙人士,与吴门一家联姻,结成永世之好,由朝庭赦免了一些陈规旧俗,如人死随时随地埋藏,不讲迷信,不看日子等,同时也兴建了不少烧砖瓦的窑,改善了建筑房屋上的不便。吴门现有提督亲手植紫荆树一颗。民国时期,设百家镇,当时人才辈出,有晚清乡贤举人,政府专员等等。解放战争后期,王震将军率部队过百家,经大震关,至马鹿,消灭国民党马步芳余部和当地的土匪恶霸,凯旋挥师在百家宣布清水解放,后设百家公社,一直以来有饥民难民迁徙于此,当时团结,友好,亲和,融合,包容成了百家的代名词。1979年设百家乡,百家村为当时行政所在地,正式设立集市,把农历三、六、九日设成逢集日。2004年撤乡并镇,与秦亭乡合并。
百家村地处北纬34°79′119″,东径106°36′984″,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部,地处陇山山脉南延部分,海拔在1200米左右。百家村系原清水县百家乡乡政府驻地,2004年撤百家、秦亭两乡,合并建立秦亭镇。原百家乡东邻陕西省陇县,西靠清水县新城乡、白沙乡,南邻清水县山门镇,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素有“陇右东大门”之称,距清水县城31公里,省道莲寺公路横穿全境,直通省道s305相接。现百家村东面和本镇党河村相邻,西靠薛赵村和 麦池村,北接畜牧大村盘龙村,南邻赵尧村。 全村土地面积6.8平方公里(10200亩),其中耕地6260亩,人均耕地3.7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580-620mm,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高寒湿润, 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多霜冻和冰雹等灾害性气候。境内由于河流切割微弱,起伏比较平缓,坡度不大,沟谷较浅,许多山麓有黄土覆盖。植被较好,大部分地区有草类覆盖,全村有荒山草坡林地共8200多亩,其中有郭沟小组地湾千亩杂木林和吴家湾千亩松林,水土流失轻微,河水清澈。生态环境良好。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大麻、蚕豆、胡麻等,其中以大麻为主的经济作物以占全村耕地的一半。牛、马、羊、猪、鸡等家畜家禽健壮量大、肉质鲜美,乌龙头、沙棘、核桃、野蘑菇、黑木耳、蕨菜、野生药材等林副产品倍受周边消费者的亲睐;止2016年底,全村8个村民小组,400多户,198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0人,人均纯收入1552元,人均产粮378公斤。 上述两篇简介在近期最美家乡评选中发表,经过整理,加工,皆出自民意,很有参照价值,出自馨阁墨韵之手,版权所有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百家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镇>百家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百家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