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镇西毋庄村

西毋庄村介绍
西毋庄村位于万荣县通化镇西侧,地处东经110度,北纬35度,年平均气温11.8 ℃,属于大陆性温带气候,内陆村庄,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 。地理位置独特,东距万荣县城15公里,北距河津市15公里,西距荣河镇15公里,南距运城市75公里,国道209线从村边通过,交通四通八达全部水泥路面,出行十分方便。环境优雅怡人,森林覆盖面积达到百分之70多,主要是各种果树。以果树为主,有桃树,柿子树,核桃树,等和少量的杂树。人畜用水,主要是200米以下的地下水,由于周围环境好地下水源没有污染,水中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丰富,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城市用水标准很多。可与优质矿泉水媲美。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苹果、桃等为主,土地面积2100亩,耕地面积1800亩,全村共有4个居民组,303户人家,现有1058人,40名党员,人均收入3500元。 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路灯覆盖率为100%,道路绿化率为60%;医疗卫生室面积为18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西毋庄村原来是引黄工程三级站所在地,由于各种原因,黄河水浇地没有浇了几年 ,就下马了,现在国家决定重新启动引黄工程,不久的将来,廉价的黄河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西毋庄村民的地里面,相信西毋庄人民的日子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西毋庄村有深机井四眼,担负着村民灌溉农田与人畜饮水的责任,干旱季节四眼机井昼夜不停,给村民增产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化设施有:戏剧大舞台一栋,每年四月初三是西毋庄村古庙会的日子,到时会唱几天大戏,邻村的人都会来观看,可容纳5000多人。还有威风锣鼓,花鼓,等文艺演出用品,每年正月十五,村里会闹社火热闹,到时锣鼓喧天,火铳齐鸣,花鼓,纸马,狮子,高跷,等文艺节目应有尽有,彰显了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面貌。西毋庄村有庙一座,高大宏伟,里面敬奉着关羽与岳飞,取名关岳庙,村民敬仰关羽与岳飞的忠义。特别是岳飞背上有岳母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真乃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上世纪70年代,全县最早的夜光球场就始建于西毋庄,当时县里篮球队经常来西毋庄与西毋庄业余篮球队比赛。并留下了,《仲林爸监球哩,小毛病不算。》的歇后语,传为佳话。文化广场面积为900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0多件,还有音响一套每天晚饭后,文化广场音乐不断,村民在广场健身,有时几个人在打篮球,有时好多人在唱歌跳舞,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安详幸福的笑容。 西毋庄村,人杰地灵,历史上有 推动雕版印刷发展的毋昭裔 毋昭裔是通化镇毋庄村人。他是五代十国的后蜀宰相。他一生博学多才,富有远见卓识。早在五代后唐时,他就在太原尹、北京留守孟知祥麾下效劳。同光三年(925),孟知祥任四川节度使,他是孟的掌书记。期间,多方为孟知祥策划称蜀王之事。孟知祥非常赏识他的才干,称他为奇士。后唐应顺元年(934),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毋被任为御史中丞。同年七月,孟知祥死后,他的三儿子孟昶继位,是为后蜀后主。毋昭裔主管盐务,自此兼任首相达十七年之久。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契丹出兵灭了后晋,翌年,后晋大将何重建不愿归顺契丹,将所辖的秦、成、阶三州献给后蜀,孟昶又派孙汉韶攻战了风州。随之后汉建立,汉将赵思绾在永兴,王景崇在凤翔反叛,相继向后主赠送财物,意欲拉拢后主。后主贪财,计划出兵接应,夺回关中。这时,毋昭裔经过认真思考,权衡利弊,向后主谏言,希望他吸取前蜀的教训,三思而行。但后主利令智昏,哪里听得进忠言。最后导致汉将赵思绾、王景崇被灭亡,而蜀军也以失败告终。毋昭裔处事稳健由此可见一斑。 毋昭裔一生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主要是雕版印刷事业。他自幼家贫,但酷爱读书,勤学不辍。有一次,他向朋友借阅《文选》,那位朋友面有难色,他就将此事铭记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有了钱,一定要把书刻印出来,供大家阅读。后来,他当了宰相,拿出一定的资金兴学宫、建校舍、办教育,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同时,他还命人把《周礼》、《仪礼》、《祀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书经》、《诗经》等儒家经典刻成石碑,竖立于成都学宫,供人们阅读或拓印。他还呈请后主下诏把雍都旧本刻印成书,使唐末大乱之后的教育事业再度复兴。 毋昭裔还拿出自己的薪俸,建立印刷社,又着门人句中正、孙逢吉把《文选》、《初学中》、《白氏六贴》刻版印刷。显德年间(954),又印行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诸多史书。自五代至宋,四川之所以成为我国的印刷中心之一,可以说与毋昭裔的关怀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毋昭裔一生爱好古文,精通经术,著有《尔雅音略》三卷。他生卒年月不详,死后,他的儿子毋素守把他的藏书和刻版全部献给了北宋朝廷。 姚以价(1881——1947),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县西毋庄人。他出身寒微,父姚名道除耕种几亩薄田外,兼作木匠,以养家糊口。以价七岁时父母双亡,幸赖叔父姚名魁抚养成人。因河津县古称龙门,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里,乡谈野老间流传着许多薛仁贵起于贫贱,立功异域,名垂青史的故事,薛仁贵成了姚以价十分崇敬的偶象和立身处世的楷模。因而从学童时代起,就养成了尚武好动,酷爱骑射,秉性刚直,豪爽不拘的个性。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更坚定了他从军报国、浴血疆场的志向,还在小学读书时,他就曾以《讨蝇檄文》为题,写下了“拔来三尺剑,逐出几群蝇”的诗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两年之久的山西武备学堂于夏天复办,在全省招生。血气方刚的姚以价毅然投笔从戎,与阎锡山、温寿泉、黄国梁、荣炳等同期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山西巡抚张曾(易攵)奏准清廷,选派50名学生赴日留学,姚以价因品学兼优,考列上等,与阎锡山、张维清三人享受公费留学的特殊待遇。   旅日期间,姚以价先后结识了温寿泉、李烈钧、唐继尧等激进青年,受到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并曾参与李烈钧等推翻清廷的秘密活动。   1907年,姚以价毕业回国,在山西督练公所任教,1909年升任八十六标五营管带,后转任八十五标管带,因他学科、术科俱佳、练兵有方,深受上峰器重。山西的六个新军营,经他亲自训练、管理的就有四营,在中下层军士中享有很高声誉。在1910年陆军部会试中,姚以价考列上等,被授予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军衔。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密谋响应。该营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为密谋举事的中坚骨干,负责中下层士兵的发动工作。当时,姚以价虽然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思想激进,在新军中职务较高,声望素著,因而被杨彭龄、张煌等推为义军司令,姚也慨然应诺。   10月29日凌晨,起义正式发动。参加起义的八十五标一、二一营官兵在狄村广场聚众誓师。姚以价声情激越地历数了清兵入关,肆虐中华,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种种暴行,以及清廷腐败无能,外患日深,国事日非的情势。他大声疾呼:吾辈身为军人,理当奋起救国,与清廷决一死战,为亿万同胞雪耻复仇。全场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   姚以价随即下达了“攻占太原”、“攻打抚署”的作战命令:   一、本军拂晓攻占太原;   二、第一营由督队官苗文华率领,攻打满洲城;   三、崔正着率两队攻占军装局;   四、其余营队随本司令攻打抚署。   接着,他又宣布了四条作战纪律:   一、不服从命令者斩!   二、临阵后退者斩!   三、抢劫财物及奸淫妇女者斩!   四、烧毁教堂及骚扰外国侨民者斩。   命令下达和宣布军纪之后,起义部队即兵分三路向省城进发。拂晓时分,义军前哨即从新南门(后改称首义门,旧址在今五一广场)破关而入,直扑巡抚衙门,驱散了抚署的亲军卫队,将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乱枪击毙。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为山西辛亥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太原光复之后,各路义军将领及上层人士齐集省咨议局,组成了山西军政府,公推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为都督。为防堵清廷派兵入晋,姚以价被山西军政府委任为东路军司令,率所部民军前往娘子关、固关一带据险设防。   清军统帅吴禄贞也系老同盟会会员。他奉命率第六镇清兵及曹锟、卢永祥等部由保定南下抵达石家庄之后,即借“宣抚”之名,按兵不动,暗中却派老同盟会员何遂前往娘子关与姚以价取得联系,由姚连夜电约山西军政府都督阎锡山前往晤谈,共筹大计。双方商定共组“燕晋联军”,以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截断京汉铁路,直捣北京。后因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燕晋联军”失败瓦解。清廷另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督率曹锟、卢永祥所部三万余人向娘子关、固关一线发动猛攻。   当时,姚以价所部官兵仅两千余人,众寡悬殊,情势危急。姚以价一面派人向太原告急,一面写信给正定镇总兵徐邦杰进行策动,劝其弃暗投明,反戈一击。同时,指挥所部民军奋勇抗击,与清军在娘子关下相持达两月之久。但因众寡悬殊,力不能支。而姚与阎锡山又因意见不合,将帅不和。在此情势下,姚遂弃队而去,娘子关落入清军之手。   娘子关失守后,三晋门户洞开,清军长驱直入,直逼太原,山西军政府仓惶撤出,由阎锡山、温寿泉兵分两路向南北转移。形势急转直下。姚以价因任娘子关弃队先走,受到时人的责难,被讥为“临阵而逃的败军之将”,留下了终身的污点。这也是辛亥之后,姚以价久居他乡,不肯返里的导因之一。   姚以价从娘子关出走之后,先到武汉,转赴天津,次年曾一度返回太原。因姚一向恃才傲物,目空四角,生性耿介,胸无城府,从不把阎锡山放在眼里。在娘子关作战时,即因与阎锡山意见不合,影响战事,深为阎所忌恨。此次姚以价返回太原,阎一面设宴请姚,一面又指使其御用文人在晋阳日报撰文,攻讦姚以价在太原起义时,借口有病,在率队攻打抚署时躲进医院;在娘子关作战时,又弃队而走。同时又组织剧团演出了一个名曰《辛亥革命》的剧目,把姚丑化为一个手持刀片的鲁莽武夫。姚一怒之下,即踢翻宴席,砸了报馆,将报馆主笔门牙打掉。尔后,姚出城至黄国梁公寓,打电话对阎锡山说;我明天要到北京,与我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川资。阎虽然十分不满,但因姚系辛亥首义功臣,一时间奈何不得。再者见驱姚离晋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于第二天亲自带人将银子送到姚处,并假意挽留姚说:我把军务司长和师长的位子都给你空着,你愿干啥都行。姚当即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老子不在你小子手下干事伺候,旋即离并赴京,在将军府任职。   当时总揽清廷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得知姚与江西都督李烈钧交往甚厚,送请姚赴赣,对李加以笼络。姚即借机离京赴赣,被李烈钧委任为总参谋长。不久,李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姚衔命北上,有所策动,被袁侦知,屡次派兵搜查其宅第。姚复离京前往云南,策动滇军反袁,任援陕滇军司令,积极参与蔡松坡(蔡锷)为首的护国战争。及至袁世凯死后,姚又重返北京。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姚参加讨伐曹馄、吴佩孚的活动,被任为山西军讨伐司令官,授将军府晋威将军。1930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姚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山西,在韩复榘、石友三等部从事反间活动,策动韩、石所部包围大同,进攻雁门关,使晋军侧背深受威胁。嗣后,被南京政府授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毅然捐尽家资,只身赴陕西(分阝)县旅居,命其长子姚鸣第从军鲁北,坚决抗日,后在山东聊城战役中为国捐躯。   在旅居陕西期间,姚以价与中共领导人林伯渠相汉,对中共“捐弃前嫌,团结御侮”的主张亟表赞同,因而受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疑忌,于1941年六月被免去军事参议院参议之职。1945年九月抗战胜利后,始授于陆军中将之衔。为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姚于1946年又迁往兰州,寄居于名士水楚琴的花园,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时有过从。   解放战争开始后,姚又回到陕西(分阝)县,不久患病,入西安医院,于1947年 3月10日(农历二月十八日)病逝,终年66岁。寄柩卧龙寺,由陕西当局在三晋会馆主持召开追悼会,南京国民政府于 3月20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追赠陆军上将。。 西毋庄村民自古就注重教育,出过两任县长。
姚文蔚,字焕卿,晚号陶园。1895年,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今划属万荣县)西毋庄村,1986年去世。 先生幼年聪慧好学、钟爱书法,受家传父教、书香门第影响,经乡贤名人廉老夫子教化和族祖姚名魁指点,习攻颜柳,奠定了良好的书法基础。由于他的书法成就,使他在新旧社会的陕豫两省名声显赫。 先生思想政治上受到族叔姚以介的影响,一生追求进步,为人正直,为政廉洁。解放前曾当兵专司译电缮写,后曾在河南、陕西两省任过七任县长(河南陕县、项城县、偃师县、洛阳县、陕西铜川县等),曾在山东省府任过机要秘书长、西北高级人民法院任刑庭书记员。 他是诗人,戏剧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戏政白首》《蒲剧沿革》《巾帼丈夫》等剧本。特别是在河津政协文史馆工作期间,写了大量的回忆录文章,如《雪泯鸿爪》《匪窟余生记》等。 先生的一生与书法为伴、书法为生,为教因此而忧,从戎因此而发,为政因此而兴。书法伴随着他由旧社会到新社会,不仅在实用为民上,而且在传承文化上起了重要作用。民间留下来的书迹,小到村里门牌匾额,大到河津大礼堂四条屏风及《河津县城迁移记》碑文等。 他的书法得益于庭训家传、名师指点,学成于颜筋柳骨、正草隶篆,尤擅长于正楷和大字牌匾。由于学养丰富,形成自己独具的劲拔俊逸清秀之笔致,在点画方面追求“点似梅机,撇如剑刀,钩似银画”的视觉美景效果。西安联大著名书法家兼书论专家李正锋教授评:“骨力遒健,风神逸宕。观之生辉夺目。” 。姚有亮,县十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男,1936年12月出生,汉族,万荣县通化镇西毋庄村人。学生出身,大专文化程度。1954年7月参加工作。1955年12月入党。历任河津县委文教部主任,人大主任,县长,副县长,政协主席等职。 西毋庄村人,文化素质也极高,曾长期任教的人数多达十几名,有姚建元,姚建业,姚志俊,姚顺祥,姚第维,姚国亮,姚孝忠,姚焕章,姚世强,姚世壮,姚长法,姚荣科,解管保,等。十年育林,百年育人,他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还有业余书法家多名,有姚晋明,姚建成,姚雷江,姚印忠,姚国瑾等。姚国瑾,字玉衡,号箪庐,南沙居士等。1958年夏历9月16日生,山西万荣西毋庄村 人。1982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轧机专业。曾先后在太原矿山机器厂、山西高校出版社分别做工程技术、社科编辑等工作。1988年评聘为工程师,1993年评聘为副编审,2004年7月转为副教授,2006年9月评为教授。曾担任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评委,全国第九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第八届、第十届书法学术讨论会评委;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2年从陈嘉澍先生学习颜体,1990年代初,师从姚奠中、林鹏二位先生,研读经史、书法。曾问学于卫俊秀先生,又从张颔先生问古文字、经史之学。1999年,在太原开设“经史讲堂”,志在传承与宏扬中国传统文化。2004年1月调入太原师范学院,主讲《中国书法史》与《篆书基础》。2013年8月调入山西大学,任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主要书学著作:《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副主编)、《书法基础与欣赏》(副主编)、《书法鉴赏》主编。史论文章:《书法创作及其情感因素》、《魏晋书风论》、《晚清岭南学术与岭南书法》、《书法教育中“艺”“文”合二为一的问题》、《〈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编撰札记》、《傅山<天泉舞柏图>赠与人考》、《傅山<寿胡母朱硕人周礼君七十小叙>略考》、《“晋人”辨》、《关于陕师大图书馆藏〈傅山杂诗稿册〉的真伪问题》、《傅山与仕清官员之关系》、《傅山与顾炎武——清初遗民书家交游考之一》、《傅山临〈兰亭〉及其相关问题》、《〈傅青主先生墨迹小楷金刚经〉及其相关问题》、《关于傅山<哭子诗>中“从好”为傅山本名之推测》、《傅梁书画合册考述——兼谈傅山与梁檀之关系》、《傅山<丹枫阁记>考述》、《傅山与戴枫仲——遗民精神与书法交往》。评论文章:《卫俊秀先生近二十年书法之管窥》、《林鹏先生的学术与书法》、《厚积薄发、暮年乃妙——徐文达先生及其书法艺术》、《张颔先生的学术与书法》、《林鹏先生草书简论》、《佃介眉〈宝籀斋印存〉臆解》、《傅山研究的里程碑——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参与编撰《傅山全书补编》、《姚奠中书法作品集》。主编《林鹏草书展作品集》、《徐文达书法作品集》。

参与策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卫俊秀书法展”(1992年)、“姚奠中书法展”(1993年、2006年)、徐文达书法展(1996年)、林鹏草书展(2005年)。策划“山西省第二届书法理论研讨会”(2004年)、“山西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6年)、“丹崖社六人书法展”(1993年)、“经史讲堂八人书法展”(2001年)、“经史讲堂临帖展”(2003年)、“十人书法展”(2005年)、经史讲堂小品邀请展(2011年)。他们的作品有人出高价收藏,以传后人。有对联大师姚金平,河津市吕仙庙修缮落成之后,面向社会征集对联,姚金平给吕仙庙创作的一副对联,《上联是:位居上八洞修真隐形察善恶,下联是:敕封东岳地施福布惠佑黎民。》这一付对联,在众多对联高手之作中,一举夺魁,成了千古流传之佳句。西毋庄村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人才辈出不胜枚举。层出不穷。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西毋庄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镇>西毋庄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西毋庄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