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木梳贾村委会位于马街乡西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下辖木梳贾、老茶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八寨、小普初、小蚌嘎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6个支部委员会,78名党员(不含驻村),现任总支书记、主任李文华,副书记李羊华,副主任李勇,监委会主任白杀保,村民委员张沙嘎、李保谷,总支委员吴艳,驻村第一书记李春林。现有农业人口926户4753人,世居哈尼族、彝族、傣族。全村国土面积18.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49亩。海拔1677.5米,年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适宜发展水种植花椒、香蕉、沃柑、杉木树、生姜、香芋等产业,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劳务输出等。 【教育资源】有小学1所,木梳贾小学位于木梳贾村委会老茶场处。学校始建于1958年9月,距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原址在木梳贾村内,现学校地址在老茶场等几个校点,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实现集中办学规模,于2009年9月搬迁到现在校址进行集中办学,解决了全村孩子就近上学问题。学校占地面积973.3㎡,现有教职工3名,4个教学班,有在校学前班至三年级小学生22人。校中办幼儿园,有幼儿7人。学校学生巩固率、升学率均为100%,学生成绩在同级村委会中排名第五名,是全乡教育的主要支撑学校。学校现有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新的教学楼于2021年寒假投入使用,校内有运动场、学生食堂、卫生间、沐浴室等各项功能室,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医疗资源】有卫生室1个,木梳贾村卫生室分别坐落在元阳县马街乡木梳贾村委会老茶场,于2018年08月改建,业务用房面积为80㎡,距马街乡卫生院22km。设有诊断室、药房、治疗室、公共卫生室等四个职能科室。是集基本医疗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为一体的村卫生室。是元阳县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定点村卫生室。木梳贾村卫生室现有两名乡村医生,均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按照辖区内情况设有两个家庭医生团队,共由4名家庭医生组成。承担着木梳贾村委会的建档立卡户和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及服务工作。 【产业特色】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栽种黑姜100亩,助农30人增收72000元;建设高标准农田415.95m3;投资规模:1811211.43元,有效促进稳定增收;整村全年共发放见犊补母补贴47户47头70500元;劳务输出2358人,其中享受云南省一次性交通补助66人66000元;246人享受云南省一次性生活补助246人147600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增加群众收入这个“树干”,抓实动态监测帮扶、两不愁三保障补漏、系统数据闭合、居家村寨卫生保洁、各类发现问题整改、村集体经济发展、干部群众访谈七大“树枝”,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一览表为主导,做实“7730”机制和程序规范步骤,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村现有脱贫人口390户2040人,监测对象47户233人,未消除风险7户32人。 【基层治理】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主线,围绕提升各方面组织效能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两个重点,充分运用“1+9+9+102+n”矛盾化解机制,由支部引领5个自然村,184名网格员联系926户4753人,发挥“四级网格”作用,立足抓早抓小、应排尽排,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村村响”等阵地管理不断规范,各自然村成功举办十三年一次的“补拉枯”活动,顺利完成木梳贾村“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夯实。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底清账增。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将移风易俗、红事简办、孝老敬亲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卫生收费、“红黑榜”评比、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引导群众依约而行,履约践诺,养成勤俭节约、厚养薄丧的新民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思想引领、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