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河村居于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玲珑镇。友好好客,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物产丰富
官家河村与周边地点:徐家庄,东于家村,东王家庄村,苇都洼子村,桥石头村,磨山
【地名含义】据《招远县地名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官姓在此建村,因居小河西岸,故名官家河。万历年间,张姓由招远城里迁入。清顺治年间,官姓徙绝,村名相沿。
【地理实体】官家河位于招远县城东8.5公里的官家河水库坝下,东与磨山隔河相望,西临卧虎山,地属丘陵。耕地1539亩,人口110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
【姓氏源流考】本村官氏一族系,据《招远姓氏起源考》说:《左传》云:春秋时,"官有世功,以官命氏",故有官姓。据《姓苑》、《左传》所载,官有世功,邑亦如之。古人以官命族,故有官姓。周代对于有功于朝廷的官员,封邑长久保存,遂形成官姓。源出自周代,以官职名姓。据《姓源》所载,周大夫刘定公夏为官师(官吏之长),其后以官为氏。刘定公夏,周代人,周大夫刘康之子。刘康公为春秋时人,其事迹见于《左传》。刘定公夏可能夏为其名,其它不详,后世官姓有尊其为始祖的。又源出自楚国庄王次子子兰公之后。言天水者,复姓也,乃周时名臣熊绎封于楚。战国楚怀王有子兰,封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为姓,上官属于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上官氏简化而成姓。谱称:官氏系出东阳,东阳姬姓也。自周成王破玉分封,肇基於唐赐之以密须之鼓阙巩之甲唐叔虞子燮改号曰:晋。传至昭侯叔父成师於曲沃。武公灭翼以宝玉赂周西王(胡齐)遂有晋国周之宗盟载在史册。无如子孙蕃衍俞繁俞别,俞远俞忘。厥后赐姓受封。以官为氏夫。官氏乃唐叔之后则晋公只苗裔无疑矣。此据福建诏安《石壁东文官氏族谱》总图志载:东阳官氏乃周武王少唐叔之后,唐叔封于晋。我官氏乃晋公之族。凡官姓者,皆其派也。或云天水郡之派。天水者,覆姓也,乃周时名臣熊绎封于楚。战国楚怀王有子兰,封为上官邑大夫,故以上官为姓,上官属于天水。故云天水者皆覆姓也。始太祖 讳膺 世居东阳,因后唐懿宗年间,唐道渐衰,黄巢播乱。其后明永乐年间,官姓在招远县城东磨山西麓有一处池塘建官家村,因居小河西岸,故名官家河。
本村张氏一族系,据《招远姓氏起源考》说:张氏是以星宿而取姓,是二十八宿中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在长蛇星座内,其星曰张,春秋时以此为姓。又说:张姓出于轩辕皇帝第五子,名挥,能造弓和张网扑鱼,因世掌其职,后人以职为氏,为张姓。又说:小昊青阳氏第五子名挥,为弓正,帝赐姓为张氏。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二下记载: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张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留文成侯。良生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陽陵公乘千秋,字万雅。千秋生嵩。嵩五子:壮、讚、彭、睦、述。壮生胤。胤生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犍为。皓生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方城。宇孙肥如侯孟成。孟成生平,魏渔阳郡守。平生华,字茂先,晋司空、壮武公。二子:祎、韪。祎,字彦仲,散骑侍郎。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曾孙幸,后魏青州刺史、平陵侯。生准,东青州刺史,袭侯。此出自上古黄帝之孙张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其后徙居招远县城内,明万历年间又徙居官家河落籍。
官家河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官家河村民委员会、文化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