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庄村现有农户142户、居民409人。耕地390亩、山峦7800亩。三面环山空气新鲜、泉水甘甜,环境优美山上的野菜及药材丰富。 宜开发生态游、山庄及水产品。联系电话:135*****528 158*****559 O5358364087 主要农产品:还有青山绿水植物盛开的环境提供了地道的纯熟蜂蜜 【地名含义】据《招远县地名志》记载:据考,乔姓祖籍河南省,因避水灾,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迁移招远县内,经官府批准定居于此,为感皇恩称皇恩庄。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因村小地广,外村觊觎,越界侵夺庄稼,强伐山林,被迫上诉到登州,经裁决仍各守原界。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官府改村名为"宪恩庄",以示国法恩威,村民立碑纪念。因其诉状中自称"小民",故以此命村名为小民庄。1980年地名普查,因村名不雅,经政府批准,更名为睦邻庄。 【地理实体】睦邻庄,别名:皇恩庄、宪恩庄位于招远县城东北9公里的凤凰山南麓,三面群山环抱,大木涧水向东南穿村流入水库,属丘陵地带。耕地391亩,人口430人。以农业为主,有果林业和采金。 【姓氏源流考】本村乔氏一族系,据《招远县地名志》姓氏起源考载:乔氏《唐世系表》云:乔氏出于姬姓,原为桥字。汉太尉六世孙桥本是为事实。后魏拓拔氏入关后,仍为桥氏。隋文帝杨坚命去木为乔。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五下记载:乔氏出自姬姓,本桥氏也。汉太尉玄六世孙勤,后魏平原内史,从孝武入关,居同州,生朗,朗生达,后周文帝命桥氏去木,义取高远也。世居太原。《表》云:乔琳,相德宗。子彝。琳弟乔琛。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如: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劝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秦汉时期,北方匈奴贵族有四大姓族,为呼延氏(呼衍氏)、顼卜氏(须卜氏)、兰氏(乌洛兰氏)、乔氏。乔氏也称丘林氏,世代为匈奴国辅政卿相,匈奴乔姓在东晋末十六国春秋时颇为显赫,族人繁衍兴旺,在各国中多任达官显宦;匈奴之属稽胡中也有乔姓。唐代有乔知之,冯翊人,左司郎中;元代有著名曲作家乔吉,太原人。其后乔姓祖籍河南省,因避水灾,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迁移招远县内,经官府批准定居于此,为感皇恩称皇恩庄。清末更名小民庄,解放后1980年经政府批准,又更名睦邻庄。 企事业单位:睦邻庄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