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障村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驿道镇。气候温和,人杰地灵,山明水秀,空气清新
北障村与周边地点:东北障,李家庄子,河南村,胡家村,河西村,东战村,南板桥,小谭家村,南板桥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①明初,尚姓由四川迁此立村。村南有一石墙,形似屏障,故得村名北障。
②明万历十八年,李姓由冷家齐(今三元乡冷家齐)迁此立村,取名李夏家庄子,后简称李家庄。
【地理实体描述】①北障 位于三元乡政府驻地东北2.3公里,村南小河向西南流入王河。长方形聚落,全村254户,1072人。耕地19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梨、杏。
②李家庄位于三元乡政府驻地东北3.2公里,村南小河向西南流入王河。长方形聚落。全村46户,138人。耕地21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属北障村委会辖。
《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七区公所在驿道村,居里乡公所在东北障村,领九村:兰家庄子、小河子刘家、居里河西村、居里河东村、东马家庄、东北障村、李家庄、谭家、宋家。四至即:东至招远县界,西至胡家村,南至三元乡公所五里,北至古庄邢家村三里。
【姓氏源流考】本村尚氏一族系,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故又名吕尚,为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武王伐商时,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的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后,原齐国王族有一支以其字名为氏,称尚姓。他们尊尚父为其得姓始祖。《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说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山东泰安、肥城一带。史称:宋朝时期的尚道长,宫佥判,诗人杨诚斋曾赠诗给他,有“风流文采旧家声”的诗句。其后徙居掖县仙化乡战村社万岁河北岸有一形似屏障的石墙之旁建尚家村,清时有刘姓迁入定居,更名北障村。
本村李氏一族系源出嬴姓。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李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明万历十八年,李姓由冷家齐(今三元乡冷家齐)徙居掖县仙化乡战村社万岁河北岸有一形似屏障的石墙之处名曰北障之东边建李家,取名李夏家庄子,后简称李家庄。
据《莱州市志》烈士名录:北障村:陈文(女)、尚德祥、刘广志、尚希兴。
村里单位:北障村超市、北障村村委会、北障村活动室
北障村及周边其他地点或单位:千裕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