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驿道镇张杨村

张杨村介绍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①清初,张姓由上坡(今梁郭镇上坡)迁此立村。地处山涧之旁,故取名张家涧。
②明初,杨姓由掖县城迁此立村,因位于山涧之旁而得名杨家涧。
​【地理实体描述】①张家涧位于三元乡政府驻地东南4.8公里,南临白云洞水库,长方形聚落。全村323户,1001人。耕地168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
②杨家涧位于三元乡政府驻地东4.2公里,海(阳)莱(州)公路南侧,南临白云洞水库。长方形聚落。全村118户,403人。耕地72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兼有苹果。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七区公所在驿道村,四涧乡公所在张家涧村,领五村:周家涧、张家涧、毛家涧、杨家涧、蓬鹤顶,四至:东至招远县界,西北至三官岭西坡三里,南至夫子石村八里,苍石山三里,北至大居里村八里。
​【姓氏源流考】本村杨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一下记载: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一曰铜鞮,二曰杨氏,三曰平阳。突生职,职五子: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肸字叔向,亦曰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罷,号羊舌四族。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当于祁盈,盈得罪干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寸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至东汉杨宝字稚渊,二子:震、衡。震字伯起,太尉。五子:牧、里、秉、让、奉。杨牧后裔杨𬘭,隋司隶校尉,𬘭曾孙杨胤直,任莱州刺史。其后徙居掖县城内,明初又徙居掖县仙化乡香疃社东南有山关岭麓下建杨家村,该村位于苍石山之北,因有白云洞的大池塘(即白云洞水库)而更名杨家涧。
本村张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二下记载: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张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留文成侯。此出自上古黄帝之孙张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据《莱州府志·人物》载:张允济,北海人,仕隋为武阳令。举政尤异,迁高阳郡丞,贼帅王须拔攻,郡粮诎,吏食槐叶、藁节,无叛。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男。据《掖县志•文学》载:张易,字简能,元城人,高祖万福,唐金吾将军,后徙掖县。易性豪举尚气节,少读书于长白山,又徙王屋高山,苦学自励贪无监酪。又据《掖县全志•流寓》也记载,张易,字简能,元城人(今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后徙掖。据《再续掖县志》流寓记载:“张荣,字其生,山西太原人。父胥,永乐时官刑部尚书,卒于位。值三晋兵燹,母郝夫人,掖人也,遵父遗命,还掖。荣随母来掖,遂占掖籍。”诸流张氏始祖是明永乐朝的刑部尚书张胥。张胥去世之后,由于故土动荡,其妻子郝夫人就携子张荣回到了娘家(张郝氏系掖县北陵郝表正之女、郝明远之妹妹)。源自山西太原的这支张姓人,就此入籍掖县诸流村。掖县张氏家族始祖张兴,据《掖邑张氏族谱》称:元延祐间任昌阳(莱阳)昭仪使,因家于莱。唐时张凤初,官容州司马,二子:液、冰。张冰任登州文学,致仕携子张元昌徙居掖县临过乡梁郭社驻地村定居落籍,清初时又分徙建上坡村和仙化乡香疃苍石山白云洞之池塘旁建张家村,有李姓亦随同迁入,更名张家涧。
据《莱州市志》烈士名录:
张家涧:李芝美(女)、张青云、李悦江、李信海、姜隆兴、李清江、李文江、李太义、张永昌、张典功、张典敖。
杨家涧:杨洪、杨桃林、杨江林、杨恩、杨欣林、陈贤洪、杨宝林、杨柏、杨瑞林。
村里单位:张杨村卫生室,张杨村广播站,张杨村村委会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张杨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驿道镇>张杨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张杨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