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朱家村居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环境幽美,气候宜人,英才辈出,气候温和
山前朱家村与周边地点:吕家村,宁家村,魏家村,西家村,沟邓家村,沟李家村,沟李屯村,山刘家村,彭家村,周家,宋家,付家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二年,朱姓兄弟三人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朱家,因重名,一九八二年,以其位于粉子山之南而更名山前朱家。
【地理实体】山前朱家位于神堂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掖(城)虎(头崖)公路南侧。长方形聚落。80户,277人。耕地595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兼有苹果、杏、樱桃等。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二区公所在东宋村,上庄乡公所在傅家,领十村:宁家、朱家、小魏家、沟李家、前上庄、后上庄、王氏孙家、王氏傅家、王氏徐家。四至:东至城十二里,邻一区五里乡公所七里,西至本区公所十二里,邻杨村乡公所七里,南至一区滕个乡公所三里,北至青石乡公所六里。
【姓氏源流考】本村朱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四下记载:朱氏出自曹姓。颛顼之后有六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曰安。周武王克商,封安苗裔侠于邾,附庸于鲁,其地鲁国邹县是也。自安至仪父十二世,始见春秋。齐桓行霸,仪父附从,进爵称子,桓公以下,春秋后八世而为楚所灭,故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前汉大司马长史诩生浮,字公叔,大司马、大司空、新息侯。生下邳太守永。永九世孙吏部尚书尚,尚生质,司徒。质二子:禹、卓。禹司隶校尉、青州刺史,坐党锢诛,子孙避难丹扬,丹扬朱氏之祖也。据《莱州市农村史话》朱姓相传,颛项帝有一个孙子名叫陆终,他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五个儿子名叫安,被赐予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将曹安的后裔曹挟封在邾国(今山东省邹县一带),建立了邾国并附庸于鲁国邹县。后来,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有的以国名为氏,称邾氏,后来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另,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了“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商圣君帝尧的儿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其中一支以其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祁姓朱氏。《莱州府志》宦迹记载汉·朱邑,庐江舒人,宣帝时,举贤良,迁北海太守。廉平不苛,未尝笞辱人。存悯孤老,吏民爱之,治平第一,擢大司农。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时也。邑感敞言,荐贤士大夫甚多。邑居处节俭,俸赐给族党,无余财。及卒,天子赐百金奉祀。《掖县志》朱荣,小字三广,濠州钟离人,自称系皇帝朱元璋的本族,朴实勤政,洁已爱人。明初建国时,莱州时局不稳,地方一切事务暂由守将统管。洪武六年莱州府新城修竣,七年明廷派朱荣来此任掖县知县。至洪武三十年因年老致仕回乡,传说朱荣曾隐居进士乡诸冯社小朱家村。又明·莱州卫指挥佥事朱旺。其后徙居掖县任村社建朱家村,解放后因重名,一九八二年,以其位于粉子山之南而更名山前朱家。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山前朱家:朱傅润、朱光岐、朱济青、李英安、朱光灿。
村里单位:山前朱家村快递站,山前朱家村村委会,山前朱家村广播站,山前朱家村党支部
山前朱家村及周边其他地点或单位:莱州恒鑫矿业,金甫济来饭店,腾跃超市,施可丰复合肥直销处,鑫群堂医药(裕康大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