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孙村座落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虎头崖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风景如画
埠孙村与周边地点:幸福桥,冯家村,姚家村,丰于村,于家村,西王家村,上埠村,西葛家村,西高家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孙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村东、南皆为土埠,且村址地势高于土埠,故取村名埠上孙家。一九五八年,简称埠孙。
【地理实体】埠孙位于神堂镇政府驻地西南2.2公里。正方形聚落。全村170户,734人。耕地1643亩。以农为生,主产小麦、玉米。村办塑料厂。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九区公所在夏邱堡,沈河乡公所在祝家村,领四村:孙家、大沈家、小沈家、祝家。四至:东至朱马村五里,西至杲村二里,南至贾家村二里,北至王家村二里。
【姓氏源流考】本村孙氏一族系,据史洪涛先生撰《莱州市农村史话》姓氏与村庄的创立说:孙姓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据史籍《元和姓集》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孙乙是姬姓孙氏得姓始祖。孙书为妫姓和姚姓孙氏得姓始祖。莱州支系众多,可稽者三。其一,分布在三山岛街道孙家村、天王庙村、东北村,程郭镇东程村,始祖孙稳,明洪武年间自四川迁来,东程村一支始于孙培曾。其二,分布在金城镇北觉孙家村,始祖孙乐,系孙稳之弟,明洪武年间自四川迁来。其三,分布在虎头崖镇东宋村,始祖孙伯良,明永乐年间自四川迁来。另,三山岛光明孙氏家族,明朝洪武二年间由四川某地迁至莱州府,居掖县仁里乡西南偶社一甲)。在城北咸(解)家庄头等地购有土地,繁衍生息,从祖辈分得部分田产(在东庄头),又在果达埠购得部分土地(后为墓地)。后又在沟西、下班家、黄家岔、郭家店购置了土地3200亩左右。起初全家仍住在城里,土地租给别人耕种。后各自分开定居四乡。绵祖支下居于南乡曹村下班家,绪祖支下扂于南乡曹村黄家岔,缉祖支下居于北乡后吕沟西村(今光明村),纯祖支下居于东乡郭家店。将城里的祖遗地出租用作祭祀费用。其他无考。孙姓在莱州市建立了 47处村庄:大河南:南宋淳熙七年,孙姓由即即墨县城楼里迁此立村。西武官:元朝时,即有人在此居住。明洪武五年,孙姓由四川注此定居。海沧:元末,焦、孙诸姓由四川迁此立村。西孙哥庄:明以前,孙姓在此居住,以姓氏取名孙家庄。明洪武二年,数姓迁此,皆称孙姓为哥,故改名孙哥庄,亦呼孙古庄。东孙哥庄:明以前,孙姓在此居住,以姓氏取名孙家庄等等。其后徙居掖县龙德乡翟村社建孙家村,后有周姓、刘姓、罗姓迁入定居,因村中有棵大杨树,故更名杨村。清初村庄扩大,分两村,该村在西又更名西杨村。明天顺年间,孙姓由邻村西杨村分徙在北边建孙家村,村四周皆临土埠,欲进村必须爬过土埠,故得村名过埠孙家。明初孙姓徙居掖县储积乡诸马社建孙家村,因村东、南皆为土埠,且村址地势高于土埠,故取村名埠上孙家。一九五八年,简称埠孙。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埠孙村:孙春教。
埠孙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富国制丝厂,中连石材厂,神堂宝隆铸造厂、宝哥西红柿采摘园